论犯罪预备的处罚范围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预备犯与刑法处罚范围综述 | 第10-29页 |
第一节 预备预备的基础观念 | 第10-18页 |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及特征 | 第10-13页 |
二、犯罪预备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3-14页 |
三、犯罪预备行为的种类 | 第14-18页 |
第二节 预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分析 | 第18-29页 |
一、犯罪进程视野中的预备行为的危害性 | 第18-21页 |
二、预备行为的横向剖析 | 第21-28页 |
三、预备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整体评析 | 第28-29页 |
第二章 预备犯的处罚根据 | 第29-46页 |
第一节 预备犯及其种类 | 第29-32页 |
一、预备犯的概念及特征 | 第29页 |
二、预备犯的种类 | 第29-32页 |
第二节 预备犯处罚根据综述及其评述 | 第32-36页 |
一、预备犯处罚根据综述 | 第32-34页 |
二、预备犯刑事责任根据评析 | 第34-36页 |
第三节 修正的犯罪构成也应该有质与量的规定性 | 第36-40页 |
一、修正的犯罪构成存在的理论根据及问题 | 第36-39页 |
二、修正的犯罪构成应进行实质论的解释 | 第39-40页 |
第四节 预备犯的处罚根据探悉 | 第40-46页 |
一、有关危险判断的学说 | 第40-42页 |
二、具体危险说在实质预备犯中的贯彻 | 第42-44页 |
三、不可罚的预备犯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我国预备行为处罚范围新探 | 第46-72页 |
第一节 预备行为的处罚模式及其评析 | 第46-51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有关预备行为的处罚模式 | 第46-48页 |
二、有关犯罪预备行为及其处罚的立法规定 | 第48-49页 |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 第49-51页 |
第二节 我国犯罪预备的处罚模式分析 | 第51-58页 |
一、处罚模式分析 | 第51-56页 |
二、比照既遂犯量刑的处罚原则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 第56-57页 |
三、应然的处罚模式与处罚原则及立法技术 | 第57-58页 |
第三节 犯罪预备行为处罚的应然范围 | 第58-64页 |
一、哪些犯罪的预备行为应受到刑罚的处罚 | 第58-61页 |
二、独立预备罪中的犯罪预备行为 | 第61-64页 |
第四节 预备犯罪数形态问题 | 第64-70页 |
一、预备罪与共同犯罪 | 第64-66页 |
二、预备罪与牵连犯、想象竞合犯 | 第66-70页 |
第五节 对危险分子的处遇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