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朝阳沟油田外围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及开发潜力评价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10页
前言第10-15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研究思路与主要工作量第12-13页
   ·主要成果认识第13-15页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5-21页
   ·研究区概况第15-16页
   ·研究区沉积背景第16-18页
     ·沉积背景第16-17页
     ·研究区沉积体系研究第17-18页
   ·研究区构造及演化特征第18-21页
     ·构造特征第18-19页
     ·构造演化特征第19-21页
第2章 朝阳沟油田外围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第21-38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基础理论第21-24页
   ·基准面旋回识别技术第24-27页
     ·基准面旋回识别的原则第25页
     ·基准面旋回的识别标志第25-27页
   ·研究区层序界面识别第27-28页
   ·研究区层序划分第28-31页
     ·层序划分原则第28-29页
     ·松辽盆地层序划分第29页
     ·研究区各级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第29-31页
   ·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对比第31-36页
     ·SSC 等时对比存在的问题第31-32页
     ·SSC 等时对比方法第32页
     ·研究区SSC 等时对比第32-34页
     ·研究区平面井网对比法第34-36页
   ·研究区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第36-38页
第3 章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平面沉积微相研究第38-58页
   ·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沉积微相研究方法第38-39页
     ·沉积背景立体分析第38页
     ·沉积特征及微相类型研究第38-39页
   ·朝阳沟油田外围地区扶余油层单井相研究第39-42页
   ·朝阳沟油田外围地区扶余油层测井微相模式建立第42-45页
     ·测井相曲线优选第42页
     ·研究区测井相模式建立第42-45页
   ·SSC_(1-39) 平面沉积微相及储层空间分布研究第45-55页
     ·SSC_(1-8)河控浅水三角洲内前缘亚相第45-47页
     ·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中能河流沉积)第47-50页
     ·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低能河流沉积)第50页
     ·成因单砂体预测、SSC 储层综合评价第50-55页
   ·短期基准面旋回(SSC)层序地层分析第55-58页
     ·基准面变化与湖平面的关系及其对相序、相域的控制第55-56页
     ·基准面旋回对储层分布的控制第56-58页
第4章 区域成藏背景研究第58-65页
   ·生烃阶段、烃源岩平面分布、初运期确定第58-60页
   ·有气二运、关键时期分析、确定第60-61页
   ·区域成藏模式研究第61-65页
第5章 朝阳沟油田周边滚动勘探开发控油因素、油气分布规律第65-78页
   ·构造单元细分第65页
   ·油气水分布特征、控制因素解剖第65-69页
     ·油气水分布特征第65页
     ·控制因素解剖第65-69页
   ·控油规律、成藏模式第69页
   ·成藏、油水分布等疑难问题解释第69-71页
   ·有利开发区块优选、井位部署建议第71-78页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详细摘要第85-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种福禄考组织培养再生及受体再生体系建立
下一篇:新时期我国党政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