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缩略词表 | 第15-1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6-33页 |
·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桂花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PCD典型特征的检测技术 | 第18-19页 |
·动物细胞PCD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植物细胞PCD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植物PCD的调控机制 | 第22-25页 |
·植物PCD关键的调控与信号因子 | 第22-24页 |
·植物PCD过程执行因子 | 第24-25页 |
·观赏植物花瓣衰老PCD研究进展 | 第25-30页 |
·花瓣衰老PCD典型特征研究 | 第25页 |
·花瓣衰老PCD主要事件研究 | 第25-27页 |
·花瓣衰老PCD的调控机制研究 | 第27-29页 |
·花瓣衰老PCD的信号转导途径 | 第29页 |
·花瓣衰老PCD的相关基因研究 | 第29-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0-31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31-33页 |
第2章 桂花花瓣衰老研究中的采样阶段划分与花材处理体系研究 | 第33-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材料 | 第33-34页 |
·方法 | 第34页 |
·桂花花瓣衰老特征观察 | 第34页 |
·桂花花材处理方式比较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桂花花朵的衰老特征研究与桂花开花至衰老过程的阶段划分 | 第34-35页 |
·桂花花朵衰老特征观察结果 | 第34页 |
·桂花单朵小花开花至衰老花朵特征变化 | 第34-35页 |
·桂花花材处理方式比较 | 第35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35-37页 |
·桂花开花至衰老阶段划分 | 第35-36页 |
·桂花花材处理方式确定 | 第36-37页 |
第3章 桂花开花至衰老过程中花瓣的细胞学变化与PCD典型特征研究 | 第37-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桂花花瓣石蜡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 第38页 |
·桂花花瓣扫描与透射电镜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桂花花瓣的基本解剖结构特点 | 第39页 |
·桂花开花至衰老不同时期花瓣的显微结构变化 | 第39-41页 |
·桂花花瓣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典型PCD特征研究 | 第41-46页 |
·桂花花瓣扫描电镜观测结果 | 第41-43页 |
·桂花花瓣透射电镜观测及典型PCD解剖学特征观测 | 第43-46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6-48页 |
·桂花花瓣解剖结构与衰老的关系 | 第46-47页 |
·桂花花瓣PCD典型特征研究 | 第47-48页 |
第4章 桂花开花至衰老过程中花瓣PCD事件研究 | 第48-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桂花花瓣鲜重、干重与含水量的测定 | 第49页 |
·桂花花瓣MDA与O_2~(?)含量测定 | 第49页 |
·桂花花瓣SOD与POD活性的测定 | 第49页 |
·桂花花瓣APX活性的测定 | 第49页 |
·桂花花瓣AsA与DAsA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桂花花瓣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SDS—PAGE电泳 | 第50页 |
·桂花花瓣TUNEL检测 | 第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桂花花瓣鲜重、干重与含水量变化 | 第50页 |
·桂花花瓣MDA含量与O_2~(?)产生速率的变化 | 第50-52页 |
·桂花花瓣SOD与POD活性的变化 | 第52页 |
·桂花花瓣APX活性、AsA含量与DAsA含量的变化 | 第52-53页 |
·桂花花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SDS—PAGE电泳图谱的变化 | 第53-55页 |
·花瓣细胞核DNA断裂TUNEL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6-60页 |
·桂花花瓣衰老PCD与水分营养代谢 | 第56-57页 |
·桂花花瓣衰老PCD与膜脂过氧化 | 第57-58页 |
·桂花花瓣衰老PCD与蛋白质降解 | 第58-59页 |
·桂花花瓣衰老PCD与核DNA断裂 | 第59-60页 |
第5章 乙烯与桂花花瓣PCD的关系研究 | 第60-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桂花花瓣内源乙烯释放测定 | 第60-61页 |
·乙烯利(ETP)与硫代硫酸银(STS)对不同桂花品种的处理 | 第61页 |
·开花级数与瓶插寿命的观测 | 第61页 |
·其它指标测定 | 第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9页 |
·桂花开花至衰老过程中内源乙烯释放测定结果 | 第61-62页 |
·ETP与STS对不同品种桂花切花外观品质与瓶插寿命的影响 | 第62-63页 |
·乙烯对桂花花瓣鲜重与含水量的影响 | 第63-64页 |
·乙烯对桂花花瓣MDA与O_2~(?)含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乙烯对桂花花瓣SOD与APX活性的影响 | 第65-67页 |
·乙烯对桂花花瓣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的影响 | 第67-68页 |
·乙烯对桂花花瓣细胞核DNA断裂的影响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1页 |
·桂花对乙烯的敏感性探讨 | 第69页 |
·乙烯与敏感型桂花品种花瓣衰老PCD的关系 | 第69-71页 |
第6章 Ca~(2+)与桂花花瓣PCD的关系研究 | 第71-8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1-72页 |
·材料 | 第71页 |
·方法 | 第71-72页 |
·处理方法 | 第71-72页 |
·测定指标 | 第7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2-80页 |
·桂花自然开花至衰老过程中花瓣Ca~(2+)含量的变化 | 第72-73页 |
·CaCl_2处理对桂花切花开花级数与瓶插寿命的影响 | 第73-74页 |
·Ca~(2+)对桂花花瓣衰老PCD事件的影响 | 第74-80页 |
·CaCl_2处理对桂花花瓣内源总Ca~(2+)含量的影响 | 第74页 |
·Ca~(2+)对桂花花瓣鲜重与含水量的影响 | 第74-75页 |
·Ca~(2+)对桂花花瓣MDA与O_2~(?)含量的影响 | 第75-76页 |
·Ca~(2+)处理对桂花花瓣SOD活性的影响 | 第76-77页 |
·Ca~(2+)对桂花花瓣APX活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Ca~(2+)对桂花花瓣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的影响 | 第78-79页 |
·Ca~(2+)对桂花花瓣DNA断裂的影响 | 第79-8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80-82页 |
第7章 活性氧与桂花花瓣PCD的关系研究 | 第82-9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2-84页 |
·材料 | 第82-83页 |
·方法 | 第83-84页 |
·活性氧诱发剂与清除剂的筛选实验 | 第83页 |
·Ca~(2+)与活性氧在桂花花瓣PCD过程中的互作关系研究 | 第83页 |
·活性氧与桂花花瓣PCD的关系研究 | 第83-84页 |
·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8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4-91页 |
·活性氧对桂花切花瓶插效应的影响 | 第84-86页 |
·活性氧诱发剂与清除剂对桂花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 第84-85页 |
·活性氧与Ca~(2+)互作对桂花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 第85-86页 |
·活性氧对桂花花瓣衰老PCD事件的影响 | 第86-91页 |
·不同处理对桂花花瓣鲜重与含水量的影响 | 第86-87页 |
·不同处理对桂花花瓣MDA与O_2~(?)含量的影响 | 第87-88页 |
·不同处理对桂花花瓣SOD与APX活性的影响 | 第88-90页 |
·不同处理对桂花花瓣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的影响 | 第90-91页 |
·不同处理对桂花花瓣DNA断裂的影响 | 第9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91-93页 |
第8章 结论与总讨论 | 第93-98页 |
·桂花花瓣衰老PCD典型特征研究 | 第93-94页 |
·桂花花瓣衰老过程中PCD事件的启动时间、发生顺序以及各事件的重要性分析 | 第94页 |
·乙烯、Ca~(2+)、活性氧与桂花花瓣衰老PCD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分析 | 第94-96页 |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0页 |
图版:桂花花瓣蛋白质SDS-PAGE图谱 | 第110-112页 |
附录 | 第112-120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0-121页 |
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情况 | 第121-122页 |
致谢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