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中小企业板监管概述 | 第13-23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概述 | 第13-18页 |
一、创业板概述 | 第13-14页 |
二、中小企业板概述 | 第14-16页 |
三、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的关系 | 第16-17页 |
四、中小企业板与主板的关系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中小企业板监管之有益性 | 第18-23页 |
一、中小企业板监管之理论根源 | 第18-19页 |
二、中小企业板监管之独特性价值 | 第19-23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板监管法律制度一般理论 | 第23-30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板监管法律制度之本质 | 第23-25页 |
一、中小企业板监管法是公私法兼顾、以公法为主 | 第23-24页 |
二、中小企业板监管法是社会本位法 | 第24页 |
三、中小企业板监管法是平衡协调法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中小企业板监管法律制度之宗旨 | 第25-27页 |
一、保护投资者 | 第25-26页 |
二、确保市场公平、高效和透明 | 第26-27页 |
三、降低系统性风险 | 第27页 |
第三节 中小企业板监管法律制度之原则 | 第27-30页 |
一、依法监管原则 | 第27-28页 |
二、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 | 第28页 |
三、保护投资者原则 | 第28-29页 |
四、适度监管与遵循国际化标准原则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全球典型创业板监管法律制度比较 | 第30-41页 |
第一节 监管法律体系比较 | 第30-32页 |
一、美国纳斯达克 | 第30-31页 |
二、英国另类投资市场 | 第31页 |
三、香港创业板 | 第31-32页 |
四、其他典型创业板 | 第32页 |
第二节 发行与上市监管法律制度比较 | 第32-35页 |
一、发行注册制度 | 第32-33页 |
二、上市制度 | 第33-34页 |
三、信息披露制度 | 第34-35页 |
四、保荐人监管制度 | 第35页 |
第三节 交易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比较 | 第35-39页 |
一、交易监察制度 | 第35-36页 |
二、信息披露制度 | 第36-37页 |
三、公司治理及内控制度 | 第37-38页 |
四、退市监管制度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我国中小企业板监管法律制度现状及评析 | 第41-54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板监管法律体系现状及评析 | 第41-44页 |
一、中小企业板监管法律体系现状 | 第41-42页 |
二、中小企业板监管法律体系评析 | 第42-44页 |
第二节 中小企业板发行与上市监管法律制度现状及评析 | 第44-48页 |
一、中小企业板发行与上市监管法律制度现状 | 第44-45页 |
二、中小企业板发行与上市监管法律制度评析 | 第45-48页 |
第三节 中小企业板交易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现状及评析 | 第48-54页 |
一、中小企业板交易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现状 | 第48-50页 |
二、中小企业板交易市场监管法律制度评析 | 第50-54页 |
第五章 完善中小企业板监管法律制度之建议 | 第54-65页 |
第一节 建立中小企业板独立的监管法律体系 | 第54-56页 |
一、修改法律,为中小企业板乃至以后的创业板留下法律空间 | 第54-55页 |
二、创建中小企业板监管法规总则 | 第55页 |
三、全面制定配套监管规则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发行与上市监管法律制度 | 第56-60页 |
一、核准制逐步转向他律型注册制 | 第56-57页 |
二、严格落实对“成长性”及“较小规模”标准的监管 | 第57页 |
三、建立独立的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规则 | 第57-58页 |
四、完善保荐人监管制度 | 第58-59页 |
五、建立完善的募集资金管理制度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建立全面细致的交易市场监管法律制度 | 第60-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