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2页 |
| ·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9页 |
| ·3d~7离子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晶体场和电子顺磁共振的基本理论 | 第12-32页 |
| ·晶体场理论 | 第12-23页 |
| ·晶体场理论简介 | 第12-13页 |
| ·晶体场中的体系哈密顿量 | 第13-14页 |
| ·晶体场耦合方案 | 第14-17页 |
| ·晶场能级分裂 | 第17-19页 |
| ·晶体场势能 | 第17页 |
| ·晶体场能级分裂 | 第17-19页 |
| ·Kramers简并度和Jahn-teller效应 | 第19页 |
| ·能量矩阵的建立和晶场矩阵元的计算 | 第19-20页 |
| ·晶体场模型 | 第20-22页 |
| ·点电荷模型 | 第20页 |
| ·点电荷-偶极模型 | 第20-21页 |
| ·重叠模型 | 第21页 |
| ·三种模型的比较 | 第21-22页 |
| ·d轨道理论和平均共价性模型 | 第22-23页 |
| ·电子轨道的表述 | 第22页 |
| ·静电参量的缩小 | 第22页 |
| ·轨道缩小因子 | 第22-23页 |
| ·电子顺磁共振基本理论 | 第23-32页 |
| ·电子顺磁共振简介 | 第23-24页 |
| ·电子顺磁共振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 ·电子顺磁共振谱的描述—自旋哈密顿参量(EPR谱的参数) | 第25-29页 |
| ·g因子 | 第26页 |
| ·精细结构和零场劈裂 | 第26-27页 |
| ·超精细结构 | 第27-28页 |
| ·饱和特性、线宽和线型 | 第28-29页 |
| ·EPR谱的累积强度 | 第29页 |
| ·电子顺磁共振的自旋哈密顿理论 | 第29-31页 |
| ·顺磁体系的哈密顿量 | 第30页 |
| ·自旋哈密顿理论简介 | 第30-31页 |
| ·自旋哈密顿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八面体晶场中3d~7(Co~(2+))离子的EPR参量理论研究 | 第32-40页 |
| ·研究现状 | 第32-33页 |
| ·八面体晶场中3d~7离子的自旋哈密顿理论 | 第33-40页 |
| ·四角晶场 | 第33-36页 |
| ·斜方晶场 | 第36-40页 |
| 第四章 应用 | 第40-52页 |
| ·四角晶场 | 第40-45页 |
| ·NH_4I中CO~(2+)离子中心自旋哈密顿参量的理论计算分析 | 第40-42页 |
| ·计算 | 第40-42页 |
| ·讨论 | 第42页 |
| ·SrLaAlO_4中Co~(2+)离子中心自旋哈密顿参量及缺陷结构的计算分析 | 第42-45页 |
| ·计算 | 第42-44页 |
| ·讨论 | 第44-45页 |
| ·斜方晶场 | 第45-52页 |
| ·CaTiO_3:CO~(2+)自旋哈密顿参量和局部结构分析 | 第45-48页 |
| ·分析与计算 | 第45-47页 |
| ·讨论 | 第47-48页 |
| ·SrO:Co~(2+)自旋哈密顿参量及局部结构的理论分析计算 | 第48-52页 |
| ·分析与计算 | 第48-50页 |
| ·讨论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