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15页 |
| ·开发区研究的主体 | 第11页 |
| ·研究成果及演进 | 第11-13页 |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 | 第11-12页 |
|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 第12页 |
| ·21世纪以来 | 第12-13页 |
| ·有待深化和拓展的研究方向 | 第13-15页 |
| ·开发区经济的持续发展问题 | 第13-14页 |
| ·开发区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问题 | 第14页 |
| ·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 第14页 |
| ·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的人口与社会问题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资源型城市开发区面临的困难 | 第15-17页 |
| ·资源型城市开发区的产业特征 | 第15-16页 |
| ·产业结构 | 第15页 |
| ·区域内的产业关联弱 | 第15页 |
| ·资源型产业具有很高的“锁定”性 | 第15-16页 |
| ·资源型城市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分析 | 第16-17页 |
| ·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 | 第16页 |
| ·发展过程的周期性 | 第16页 |
| ·城市空间结构的松散性 | 第16-17页 |
| ·产业结构的单一性 | 第17页 |
| 第三章 资源型城市开发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第17-19页 |
| ·经济可持续问题 | 第17-18页 |
| ·生态可持续问题 | 第18页 |
| ·社会可持续问题 | 第18-19页 |
| 第四章 资源型城市开发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具体分析和建议 | 第19-46页 |
| ·建设以能源和高科技为基础的特色产业群 | 第19-27页 |
| ·产业集群的两种空间布局形式 | 第20-21页 |
| ·特色产业群建设的分析 | 第21-24页 |
| ·重视引进企业的关联性和技术含量 | 第24-25页 |
| ·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创新 | 第25-27页 |
| ·管理体制创新 | 第27-36页 |
| ·改革管委会绩效考核体制 | 第27-32页 |
| ·政策体系的建立 | 第32-33页 |
| ·信息化建设 | 第33-36页 |
| ·人力资源的开发 | 第36-39页 |
|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 第36页 |
| ·当前资源型城市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出现的主要问题 | 第36-37页 |
| ·当前资源型城市开发区人才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 | 第37-39页 |
| ·融资新方式 | 第39-41页 |
| ·资源型城市开发区传统融资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0页 |
| ·构建我国资源型城市开发区产业多层次、高效率的融资方式创新体系 | 第40-41页 |
| ·土地开发和集约利用 | 第41-44页 |
|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潜力 | 第41-43页 |
| ·搞好土地需求预测 | 第43-44页 |
| ·分期分批、按程序、滚动开发土地 | 第44页 |
| ·投资环境建设 | 第44-46页 |
| ·大项目拉动,壮大经济实力 | 第44页 |
|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保障能力 | 第44-45页 |
| ·健全市场机制,培育市场要素 | 第45页 |
| ·改善政府形象,加强服务功能 | 第45页 |
|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 第45-46页 |
| ·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各类教育事业,完善社会配套功能 | 第46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