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预备的可罚性范围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犯罪预备概述 | 第10-20页 |
(一) 犯罪预备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第10-14页 |
1. 犯罪预备的概念 | 第10-11页 |
2. 犯罪预备的构成要素 | 第11-14页 |
(二) 犯罪预备与相关概念 | 第14-20页 |
1.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 | 第14-16页 |
2. 犯罪预备与犯罪实行 | 第16-20页 |
二、犯罪预备可罚性范围的历史考察 | 第20-24页 |
(一) 国外犯罪预备可罚性范围的历史考察 | 第20-22页 |
(二) 我国犯罪预备可罚性范围的历史考察 | 第22-24页 |
三、犯罪预备可罚性的根据及限制 | 第24-33页 |
(一) 犯罪预备可罚性的根据 | 第24-28页 |
1. 犯罪预备可罚性的刑事责任根据 | 第24-26页 |
2. 犯罪预备可罚性的刑事政策根据 | 第26-28页 |
(二) 犯罪预备可罚性的限制 | 第28-31页 |
1. 第一重限制——刑法的谦抑性 | 第28-30页 |
2. 第二重限制——犯罪预备的行为性质 | 第30-31页 |
(三) 犯罪预备可罚性范围的前瞻 | 第31-33页 |
四、当代犯罪预备的处罚模式 | 第33-40页 |
(一) 国外犯罪预备的立法模式 | 第33-36页 |
1. 大陆法系国家犯罪预备的立法模式 | 第33-34页 |
2. 英美法系国家犯罪预备的立法模式 | 第34-35页 |
3. 当代国外犯罪预备的处罚原则 | 第35-36页 |
(二) 我国刑法犯罪预备的处罚模式 | 第36-40页 |
1. 立法模式与处罚原则 | 第36-38页 |
2. 改进理由 | 第38-40页 |
五、犯罪预备的立法修正及可罚性范围 | 第40-43页 |
(一) 立法修正 | 第40-41页 |
(二) 犯罪预备的可罚性范围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