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带有不同叶色标记的两系稻不育系的遗传评价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一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第10-11页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性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0-11页
 2.解决杂种纯度不纯的主要途径第11-13页
   ·遗传提纯法与核心种子技术第11-12页
   ·化学杀雄法第12页
   ·生理调控法第12页
   ·标记去杂法第12-13页
     ·致死标记技术第12-13页
     ·转基因标记技术第13页
 3.水稻形态标记性状及其分类第13-14页
 4.叶色突变在杂交稻生产中的应用第14-15页
 5.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方法第15-19页
   ·常规鉴定法第15页
     ·形态学方法第15页
   ·生理生化方法第15-19页
     ·蛋白质电泳技术检验法第15-17页
     ·DNA分子标记技术检验法第17-19页
 6.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二.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1.试验材料第20页
 2.试验方法第20-21页
   ·各白化转绿型不育系的表现特征观察第20页
   ·亲本株高分蘖动态考察第20页
   ·亲本的主要性状考察第20页
   ·分批播种情况下亲本株高,分蘖差异第20页
   ·白转绿突变体的遗传特性第20页
   ·各白转绿突变体的花粉育性第20-21页
   ·杂种F_1代各性状考察第21页
 3.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第21-22页
三 结果与分析第22-44页
 1.白转绿突变体分析第22-38页
   ·白转绿叶色突变体的表现特征第22-27页
   ·白转绿突变体遗传特性研究第27-28页
   ·白转绿突变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第28-31页
   ·白转绿突变体花器性状及花粉育性分析第31-32页
   ·白转绿突变体株高生长动态第32-33页
   ·白转绿突变体分蘖生长动态第33-34页
   ·分批播种下白转绿突变体株高比较第34-36页
   ·分批播种下白转绿突变体分蘖比较第36-38页
 2.杂种性状分析第38-44页
   ·主要农艺性状结果第38-42页
   ·杂种株高动态第42页
   ·杂种分蘖动态第42-44页
四 讨论第44-46页
五.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叙事颠覆和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金斯顿《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下一篇: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叙事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