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资源管理论文

改进渗流井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研究的背景第11页
     ·研究的意义第11-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渗流井取水机理及计算模型第18-26页
   ·渗流井的结构第18-20页
   ·渗流井井流特征第20-21页
   ·渗流井取水计算模型第21-26页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第21页
     ·管流水力特征第21-23页
     ·井管-含水层间的交换量第23-26页
第三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概况第26-33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26-30页
     ·地理位置第26-27页
     ·地形地貌第27页
     ·气象第27-29页
     ·水文第29-30页
   ·地质条件概况第30-33页
第四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概况第33-45页
   ·地下水类型与赋存条件第33-37页
     ·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潜水第33-34页
     ·三叠系碎屑岩类裂隙潜水第34-37页
   ·含水层特征及富水性第37-39页
     ·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潜水含水层第38页
     ·三叠系碎屑岩类裂隙潜水含水层第38-39页
   ·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第39-40页
     ·黄河河谷区第39-40页
     ·低山丘陵区第40页
   ·水化学特征第40-42页
     ·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潜水第40-41页
     ·三叠系碎屑岩类裂隙潜水第41页
     ·黄河地表水第41-42页
   ·水动态特征第42-45页
     ·黄河地表水动态特征第42-43页
     ·地下水动态特征第43-45页
第五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第45-72页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第45-46页
   ·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第46-49页
   ·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计算第49-52页
   ·地下水开采技术第52页
   ·允许开采量计算第52-69页
   ·推荐开采方式及允许开采量第69-70页
   ·地下水可开采资源保证程度论证第70-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泾惠灌区地下潜水水化学演化模拟研究
下一篇:山区人工填土对地下水水位影响及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