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刑事政策概念的界定与价值目标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刑事政策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一、有关的学说 | 第11-12页 |
二、刑事政策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 | 第14-20页 |
一、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指引刑事政策的具体实践 | 第14-15页 |
二、刑事政策价值目标的内容 | 第15-20页 |
第二章 监狱行刑的“刑事政策化”与行刑目的 | 第20-24页 |
第一节 监狱行刑的“刑事政策化” | 第20-21页 |
一、监狱行刑是最重要的刑罚执行方式 | 第20页 |
二、监狱行刑的刑事政策化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刑事政策视野下监狱行刑的目标:犯罪人复归社会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监狱行刑与犯罪人复归社会的悖论 | 第24-35页 |
第一节 监狱行刑的特征 | 第24-26页 |
一、封闭性 | 第24页 |
二、非创造性 | 第24-25页 |
三、对监狱规则的依赖性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我国监狱行刑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一、犯罪人之间的相互感染 | 第26-27页 |
二、远离社会,复归困难 | 第27页 |
三、对犯罪人的思想、职业教育不足 | 第27-28页 |
四、犯罪人的“监狱化” | 第28-32页 |
第三节 标签理论与监狱行刑 | 第32-35页 |
一、标签理论 | 第32-33页 |
二、监狱行刑——贴标签的行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对我国监狱行刑制度的完善建言 | 第35-50页 |
第一节 关于犯罪人相互感染与职业教育问题的改善 | 第35-41页 |
一、从监狱建制体系上防范罪犯的相互感染 | 第36-40页 |
二、从监狱环境的净化上防范罪犯的相互感染 | 第40页 |
三、“监企分开”弥补罪犯职业教育的不足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关于监狱行刑的社会化问题 | 第41-45页 |
一、监狱布局的改革 | 第42-43页 |
二、犯罪人开放式处遇政策 | 第43-45页 |
第三节 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尝试 | 第45-50页 |
一、社区矫正的功能与价值 | 第46页 |
二、国外社区矫正的种类与实践 | 第46-47页 |
三、我国社区矫正的种类与实践 | 第47页 |
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