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派易学研究--以顾颉刚和李镜池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引言 | 第14-19页 |
一、古史辨派及其易学研究 | 第14-16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第一章 顾颉刚与古史辨派的兴起 | 第19-35页 |
一、顾颉刚的生平 | 第19-22页 |
二、疑辨传统的弘扬 | 第22-27页 |
三、经学史学化的顺应 | 第27-30页 |
四、时代潮流的洗礼 | 第30-35页 |
第二章 古史辨视野中的易学 | 第35-50页 |
一、古今中西之争中的古史辨派易学 | 第35-37页 |
二、易学疑辨学风下的古史辨派易学 | 第37-41页 |
三、以史治易传统中的古史辨派易学 | 第41-46页 |
四、古史辨派易学研究论著 | 第46-50页 |
第三章 古史辨派易学研究的进路 | 第50-75页 |
一、以辨“古史”治《周易》 | 第50-57页 |
二、以考“故事”治《周易》 | 第57-67页 |
三、以厘“编纂”治《周易》 | 第67-75页 |
第四章 古史辨派的《周易》古经研究 | 第75-102页 |
一、古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 | 第75-84页 |
二、古经的性质和结构 | 第84-98页 |
三、古经中的古史和思想 | 第98-102页 |
第五章 古史辨派的《易传》探源研究 | 第102-126页 |
一、《易传》与古经 | 第102-106页 |
二、《易传》与孔子 | 第106-113页 |
三、《易传》的著作年代 | 第113-123页 |
四、《易传》的思想 | 第123-12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评价 | 第126-141页 |
一、“疑古”的研究态度之检讨 | 第126-130页 |
二、以易为史的外在研究路向之省察 | 第130-137页 |
三、《周易》经传研究成果之反思 | 第137-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1页 |
一、著作类 | 第141-145页 |
二、论文类 | 第145-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2-15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