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券交易风险的法律控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 ·研究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1页 |
|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 ·重要概念解释 | 第12-17页 |
| ·融券交易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 第12-15页 |
| ·融券交易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融券交易风险的种类与诱因分析 | 第17-23页 |
| ·融券交易风险的种类 | 第17-20页 |
| ·信用风险 | 第18页 |
| ·流动性风险 | 第18页 |
| ·市场风险 | 第18-19页 |
| ·法律风险 | 第19页 |
| ·操作性风险 | 第19页 |
| ·结算风险 | 第19-20页 |
| ·保管风险 | 第20页 |
| ·融券交易风险的诱因 | 第20-23页 |
| ·证券价格因素 | 第20页 |
| ·交易主体因素 | 第20-21页 |
| ·融券标的因素 | 第21页 |
| ·操作技术因素 | 第21页 |
| ·法律制度因素 | 第21-22页 |
| ·政府行为因素 | 第22页 |
| ·证券市场因素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中国融券交易风险法律控制的目的与原则 | 第23-29页 |
| ·融券交易风险法律控制的目的 | 第23-25页 |
| ·保障市场的安全 | 第23页 |
| ·保障市场的发展 | 第23-24页 |
| ·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第24-25页 |
| ·融券交易风险法律控制的原则 | 第25-29页 |
| ·客观评价风险的原则 | 第25页 |
| ·区分风险种类的原则 | 第25页 |
| ·区分风险承受者的原则 | 第25-28页 |
| ·阶段性价值选择的原则 | 第28页 |
| ·阶段性制度选择的原则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中国融券交易风险法律控制的具体制度 | 第29-56页 |
| ·融券交易模式制度 | 第29-32页 |
| ·境外融券交易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 ·我国融券交易模式的具体构建 | 第30-32页 |
| ·监管法律制度 | 第32-34页 |
| ·中国证监会的法定监管职责 | 第33页 |
| ·证券业协会的法定监管职责 | 第33页 |
| ·证券交易所的法定监管职责 | 第33页 |
| ·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法定职责 | 第33-34页 |
| ·证券金融公司的法定职责 | 第34页 |
| ·证券公司的法定职责 | 第34页 |
| ·资格审查制度 | 第34-41页 |
| ·证券公司的资格审查 | 第34-37页 |
| ·投资客户的资格审查 | 第37-39页 |
| ·标的证券的资格审查 | 第39-41页 |
| ·投资者保护制度 | 第41-46页 |
| ·账户管理 | 第41-42页 |
| ·信息披露 | 第42-44页 |
| ·合同标准化设置 | 第44-46页 |
| ·证券公司保护制度 | 第46-51页 |
| ·保证金制度 | 第46-51页 |
| ·证券市场保护制度 | 第51-54页 |
| ·卖空价格限制规则 | 第51-52页 |
| ·信用额度管理制度 | 第52-54页 |
| ·出借方保护制度 | 第54-56页 |
| ·除权处理设置 | 第54-55页 |
| ·风险基金 | 第55-56页 |
| 结语 | 第56-57页 |
| 1、确保融券交易市场高效、稳定、有序发展 | 第56页 |
| 2、融券交易风险法律控制的具体制度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