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原始林区土壤放线菌资源初步调查及生防作用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前言 | 第10-26页 |
| ·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 第10-12页 |
| ·放线菌的拮抗机制 | 第10-11页 |
| ·抗生作用 | 第10-11页 |
| ·竞争作用 | 第11页 |
| ·重寄生作用 | 第11页 |
| ·促进植物生长 | 第11页 |
| ·放线菌的生防作用 | 第11-12页 |
| ·抗生菌的直接利用 | 第11页 |
| ·抗生素的利用 | 第11-12页 |
| ·酶及其代谢物的利用 | 第12页 |
| ·放线菌的研究概述 | 第12-25页 |
| ·放线菌的分类地位 | 第12-14页 |
| ·放线菌的多相分类 | 第14-20页 |
| ·传统分类方法 | 第14页 |
| ·数值分类 | 第14-15页 |
| ·化学分类 | 第15-17页 |
| ·基因型分类 | 第17-20页 |
| ·放线菌的分离 | 第20-23页 |
| ·样品的选择 | 第20页 |
| ·选择性分离 | 第20-23页 |
| ·分离方法 | 第23页 |
| ·放线菌的生态分布 | 第23-25页 |
| ·引言 | 第25-26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6-35页 |
| ·材料 | 第26-27页 |
| ·土壤样品 | 第26页 |
| ·培养基 | 第26-27页 |
| ·供试病原菌 | 第27页 |
|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27页 |
|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 ·方法 | 第27-35页 |
|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 | 第27-28页 |
| ·土样采集方法 | 第28页 |
| ·土样预处理方法 | 第28页 |
| ·土样稀释液的制备 | 第28页 |
| ·土样中放线菌的分离 | 第28页 |
| ·菌株的纯化和保存 | 第28页 |
| ·放线菌拮抗性的初步评价 | 第28-29页 |
| ·田间防治效果评价试验 | 第29-30页 |
| ·WZ60 菌株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 第29页 |
| ·WZ60 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 第29-30页 |
| ·放线菌的初步鉴定 | 第30-35页 |
| ·链霉菌的分群 | 第30-31页 |
|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 第31页 |
| ·放线菌菌株的16S rDNA 测序分析 | 第31-3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76页 |
| ·五指山土壤放线菌分离结果 | 第35-38页 |
| ·放线菌的初步归类和链霉菌分群 | 第35页 |
| ·不同海拔高度对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 第35-38页 |
| ·放线菌的初步筛选与评价结果 | 第38-41页 |
| ·放线菌WZ60 菌株的田间生防试验结果 | 第41-43页 |
| ·WZ60 菌株对辣椒疫霉的田间生防效果 | 第41-42页 |
| ·WZ60 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生防效果 | 第42-43页 |
| ·18 株放线菌菌株的初步鉴定 | 第43-76页 |
| ·菌株 WZ16 的初步鉴定 | 第43-45页 |
| ·菌株 WZ37 的初步鉴定 | 第45-47页 |
| ·菌株WZ45 的初步鉴定 | 第47-49页 |
| ·菌株WZ103 的初步鉴定 | 第49-50页 |
| ·菌株WZ204 的初步鉴定 | 第50-52页 |
| ·菌株WZ212 的初步鉴定 | 第52-54页 |
| ·菌株WZ260 的初步鉴定 | 第54-55页 |
| ·菌株WZ294 的初步鉴定 | 第55-57页 |
| ·菌株WZ312 的初步鉴定 | 第57-59页 |
| ·菌株WZ385 的初步鉴定 | 第59-61页 |
| ·菌株WZ386 的初步鉴定 | 第61-63页 |
| ·菌株 WZ387 的初步鉴定 | 第63-64页 |
| ·菌株 WZ125 的初步鉴定 | 第64-66页 |
| ·菌株 WZ190 的初步鉴定 | 第66-68页 |
| ·菌株 WZ193 的初步鉴定 | 第68-69页 |
| ·菌株 WZ308 的初步鉴定 | 第69-71页 |
| ·菌株 WZ388 的初步鉴定 | 第71-73页 |
| ·菌株 WZ389 的初步鉴定 | 第73-76页 |
| 4 讨论 | 第76-79页 |
| ·关于分离土壤放线菌所用培养基的选择 | 第76页 |
| ·关于土壤样品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76-77页 |
| ·关于分离土壤放线菌所用抑制剂的选择 | 第77页 |
| ·关于拮抗放线菌的初步筛选问题 | 第77页 |
| ·关于放线菌的鉴定 | 第77-78页 |
|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78-79页 |
| 5 结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 附录 | 第87-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