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引言 | 第10-15页 |
| ·玉米大斑病 | 第10页 |
| ·植物抗病性反应 | 第10-11页 |
| ·植物诱导抗病性(induced resistance) | 第11页 |
| ·外源水杨酸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5-24页 |
| ·试验材料 | 第15-17页 |
| ·供试菌种、玉米和培养基 | 第15页 |
| ·主要仪器 | 第15页 |
| ·供试试剂 | 第15-16页 |
| ·供试缓冲液 | 第16-17页 |
| ·试验方法 | 第17-24页 |
| ·菌种复壮与孢悬液制备 | 第17页 |
| ·SA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对玉米幼苗抗大斑病菌诱导效果的初步测定 | 第17-18页 |
| ·SA诱导玉米幼苗抗大斑病机制的研究 | 第18-2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7页 |
| ·SA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对玉米幼苗抗大斑病诱导效果 | 第24-27页 |
| ·不同浓度SA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4页 |
| ·SA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的彩响 | 第24-25页 |
| ·不同浓度SA处理玉米幼苗的诱抗效果 | 第25-27页 |
| ·孢子萌发及侵染情况 | 第27-28页 |
| ·内源SA含量 | 第28-29页 |
| ·SA处理后玉米细胞中PAL活性的变化 | 第29-30页 |
| ·H_2O_2含量和CAT活性的变化 | 第30-33页 |
| ·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 | 第33-35页 |
| ·外切几丁质酶 | 第33页 |
| ·总几丁质酶 | 第33-34页 |
| ·内切几丁质酶 | 第34页 |
| ·β-1,3-葡聚糖酶 | 第34-35页 |
| ·木质素含量变化 | 第35页 |
| ·丁布含量变化 | 第35-37页 |
| 4 讨论 | 第37-39页 |
| ·SA是否有直接抑菌作用 | 第37页 |
| ·SA浓度对诱导抗病效果的影响 | 第37页 |
| ·SA诱导抗病性的机理 | 第37-38页 |
| ·SA及其功能类似物防治植物病害所遇到的问题 | 第38-39页 |
| 5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
| 作者简历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发表论文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