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H5N1病毒分子进化分析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5页 |
·禽流感病毒的历史及危害 | 第9-10页 |
·禽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 | 第10-17页 |
·禽流感病毒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 第10-12页 |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及编码蛋白的功能 | 第12-13页 |
·禽流感病毒的分型与命名 | 第13页 |
·禽流感病毒的复制(感染) | 第13-14页 |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 | 第14-16页 |
·禽流感病毒的变异 | 第16-17页 |
·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 第17页 |
·禽流感病毒的防治 | 第17-18页 |
·禽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禽流感病毒的构造研究 | 第18-19页 |
·禽流感病毒的进化研究 | 第19-21页 |
·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研究 | 第21-23页 |
·本研究的依据与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子进化研究 | 第25-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序列数据的获取 | 第26页 |
·序列数据的整理和评价 | 第26-27页 |
·方法 | 第27-30页 |
·序列数据的比对 | 第27-28页 |
·进化树的构建 | 第28-29页 |
·进化树的评价 | 第29-30页 |
·结果 | 第30-34页 |
·禽流感病毒(H5N1)全基因组的进化 | 第30页 |
·禽流感病毒(H5N1)各个片段的进化 | 第30-32页 |
·近年来禽流感病毒(H5N1)的进化 | 第32-33页 |
·禽流感病毒(H5N1)主要抗原的进化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37页 |
·H5N1禽流感病毒的进化来源分析 | 第34页 |
·病毒的变异特点分析 | 第34-36页 |
·病毒的传播特点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H5N1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8-47页 |
·材料 | 第38-41页 |
·引物与探针 | 第38-39页 |
·待检样品 | 第39-40页 |
·所用试液 | 第40-41页 |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3页 |
·特异序列(靶DNA序列)的扩增 | 第41-42页 |
·杂交温度的计算 | 第42页 |
·反向斑点杂交操作程序 | 第42-43页 |
·反向斑点杂交条件的建立 | 第43页 |
·结果 | 第43-45页 |
·PCR结果 | 第43-44页 |
·杂交反应结果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附图 | 第56-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