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世界小麦生产和品种利用情况 | 第9-10页 |
·国内小麦生产和品种利用基本情况 | 第10页 |
·国内小麦品种利用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新乡市小麦品种利用现状 | 第12-15页 |
2. 引言 | 第15-21页 |
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1-23页 |
·材料及来源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4. 小麦品种利用基本原则 | 第23-25页 |
·小麦生态适应性 | 第23页 |
·小麦生物学特性 | 第23页 |
·小麦丰产稳产性 | 第23-24页 |
·小麦市场信息 | 第24-25页 |
5. 适宜新乡种植的小麦类型 | 第25-26页 |
6. 新乡市小麦品种利用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分析 | 第26-32页 |
·小麦品种利用发展趋势 | 第26-28页 |
·保护品种的利用面积在逐步扩大 | 第26页 |
·新品种推出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品种格局改变缓慢 | 第26-27页 |
·优质小麦品种面积稳定发展,品种相对集中 | 第27页 |
·半冬性品种面积快速扩大 | 第27-28页 |
·主导品种地位明显 | 第28页 |
·新乡市小麦品种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 第28-32页 |
·弱春性、春性品种面积过大,良种、良法不配套 | 第28-29页 |
·综合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少,病害重发年份减产严重 | 第29页 |
·随意更换品种,造成市场品种缺位 | 第29-30页 |
·片面选择品种,缺乏科学选择 | 第30页 |
·超前繁殖品种,使用者蒙受损失 | 第30页 |
·盲目使用品种,潜力得不到发挥 | 第30-32页 |
7. 小麦品种利用发展对策 | 第32-36页 |
·加强宏观管理,建立与《种子法》相配套的品种管理制度 | 第32-33页 |
·重视新品种的抗性鉴定,建立品种预防体系 | 第33页 |
·发挥龙头企业在规模种植中的作用 | 第33-34页 |
·正确处理新品种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 第34页 |
·建立新品种示范推广体系和因地制宜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 第34-35页 |
·重点抓好优质、高产、多抗和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的培育 | 第35-36页 |
8. 结论 | 第36-3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英文摘要 | 第40-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