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以“中美文化对比”课程为例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引言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论文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与现状 | 第15-28页 |
| ·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轨迹 | 第15-20页 |
|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 第15-16页 |
|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综述 | 第16-19页 |
|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 | 第19-20页 |
| ·我国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 第20-28页 |
| ·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校本课程 | 第20-22页 |
| ·中学英语校本课程现有类型 | 第22-23页 |
| ·国内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 第23-28页 |
| 第二章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依据 | 第28-33页 |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内涵 | 第28页 |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8-30页 |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8-29页 |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 第29-30页 |
| ·人本主义理论 | 第30-33页 |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30-31页 |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 | 第33-47页 |
|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 第33-35页 |
|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 | 第33-34页 |
|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任务 | 第34-35页 |
| ·“中美文化对比”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 第35-47页 |
| ·成立课程开发工作小组 | 第36页 |
| ·现状分析 | 第36-39页 |
| ·确立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 第39页 |
| ·课程的具体内容 | 第39-42页 |
| ·词汇的文化涵义 | 第40页 |
| ·习语的文化意义 | 第40-41页 |
| ·中美节日对比 | 第41页 |
| ·言语行为规则和非言语交际 | 第41-42页 |
| ·课程的实施 | 第42-44页 |
|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 第42-43页 |
| ·课例研究:中美节日对比——“圣诞节和春节” | 第43-44页 |
| ·课程实验的结果 | 第44-46页 |
| ·课程的评价与修订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研究的启示 | 第47-49页 |
| ·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价值和经验 | 第47页 |
| ·本课程开发的不足之处 | 第47-49页 |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附录一 中美文化测试题两套 | 第53-57页 |
| 附录二 调查问卷表两套 | 第57-58页 |
| 附录三 中美文化对比校本课程自编教材光盘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