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

集胞藻PCC6803中膜脂合成基因的鉴定

缩略语表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5页
 1 蓝藻概述第11页
 2 集胞藻PCC6803概述第11-15页
   ·集胞藻6803的基因组第11-12页
   ·集胞藻6803的转录组学研究第12页
   ·集胞藻6803的蛋白组学研究第12-13页
   ·集胞藻6803的遗传操作第13-15页
     ·转化和接合转移第13-14页
     ·诱变和突变株的分离第14页
     ·利用P_(petE)启动子研究基因的功能第14-15页
 3 原核生物中磷脂的合成第15-20页
   ·磷脂的结构第15-17页
   ·PlsB (GPAT,sn-甘油-3-磷酸脂酰转移酶)第17-18页
   ·磷脂合成起始的PlsX/Y途经第18-20页
   ·PlsC (LPAAT,溶血磷脂酸脂酰转移酶)第20页
 4 蓝藻的膜系统第20-24页
   ·膜系统简介第20-22页
   ·膜脂的组成第22-23页
   ·脂酰基的特点第23页
   ·膜脂的合成第23-24页
 5 本研究的目的和实验设计第24-2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5-45页
 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菌株、藻株及其它第25页
   ·实验试剂列表第25-26页
   ·实验仪器列表第26页
 2 实验方法第26-45页
   ·大肠杆菌突变株中plsB、plsX、plsC基因的克隆及测序第26-27页
   ·集胞藻6803基因组文库互补E. coli 8813和 E. coli SM2-1突变株..第27-29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27-28页
     ·转化第28-29页
   ·集胞藻6803的培养和转化第29页
   ·蓝藻基因组的提取第29-30页
   ·PCR反应第30页
   ·质粒构建第30-39页
     ·表达质粒的构建第31-34页
     ·用于启动子替换的质粒构建第34-39页
   ·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抗体制备第39页
   ·膜的分离纯化第39-42页
     ·总膜的制备第39-40页
     ·类囊体膜的分离纯化第40-41页
     ·质膜和外膜的分离纯化第41-42页
   ·SDS-PAGE第42页
   ·Western blot第42-43页
   ·P_(petE)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第43-45页
     ·P_(petE)-slr1510突变株的构建第43页
     ·P_(petE)-slr1510/PrbcL-slr1511双突变株的构建第43页
     ·突变株的缺铜培养第43-44页
     ·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能力测定第44页
     ·电子显微镜观察第44页
     ·全细胞光谱扫描第44-45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45-64页
 1 大肠杆菌plsB、plsX、plsC突变的确认第45页
 2 集胞藻6803中plsX和plsC的鉴定第45-49页
   ·plsX的鉴定第46-47页
   ·plsC的鉴定第47-49页
 3 集胞藻6803中PlsX和PlsC的亚细胞定位第49-55页
   ·蛋白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第49-52页
   ·类囊体膜、质膜、外膜的分离纯化第52-54页
     ·类囊体膜的分离纯化第53页
     ·质膜与外膜的分离纯化第53-54页
   ·PlsX和PlsC的亚细胞定位第54-55页
 4 P_(petE)对slr1510的表达调控第55-64页
   ·P_(petE)-slr1510突变株的构建第56页
   ·突变株的PCR检测第56-57页
   ·缺铜培养条件下突变株的表型第57-61页
     ·缺铜培养条件下slr1510的表达被关闭第57页
     ·生长曲线第57-58页
     ·显微镜观察及光谱扫描分析第58-59页
     ·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能力第59-61页
     ·NrtA、CP47 和Vipp1的Western blot分析第61页
   ·P_(petE)-slr1510/PrbcL-slr1511双突变株第61-64页
第四章 讨论第64-67页
 1 集胞藻6803中膜脂合成起始第64-65页
 2 集胞藻6803中的PlsC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蜡状芽胞杆菌群细菌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及杀虫晶体蛋白的表达
下一篇:基于TRIZ理论的产品理想化设计创新过程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