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概述 | 第10-11页 |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及其施工方法 | 第11-12页 |
|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特点 | 第12页 |
|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仿真计算的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桥梁施工仿真计算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混凝土收缩徐变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节段施工的结构计算方法及理论 | 第17-32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分段施工模拟分析方法 | 第17-22页 |
| ·计算阶段划分 | 第18页 |
| ·实时前进分析法 | 第18-21页 |
| ·理想倒退分析法 | 第21-22页 |
|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仿真分析的有限位移理论 | 第22-27页 |
| ·几何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2-25页 |
| ·空间梁单元和空间杆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 第25-27页 |
| ·通用有限元程序计算 | 第27页 |
|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仿真计算的影响因素 | 第27-31页 |
| ·结构参数 | 第27-28页 |
| ·施工方案 | 第28页 |
| ·结构计算分析模型 | 第28-29页 |
| ·预应力损失影响 | 第29-30页 |
| ·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 | 第30页 |
| ·温度影响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的程序实现 | 第32-47页 |
| ·ANSYS 软件介绍 | 第32-33页 |
| ·连续刚构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 ·单元类型的选取及单元简介 | 第33-34页 |
| ·单元节点坐标的确定及单元连接的处理 | 第34页 |
| ·施工过程模拟计算 | 第34-43页 |
| ·施工过程的模拟 | 第34-39页 |
| ·主梁预应力加载模拟 | 第39-41页 |
| ·施工荷载的模拟 | 第41-43页 |
| ·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的模拟 | 第43页 |
| ·野三河特大桥ANSYS 建模分析 | 第43-46页 |
| ·边跨合拢之前 | 第44-45页 |
| ·边跨中跨合龙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收缩徐变效应分析的单元等效增量荷载法 | 第47-63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徐变收缩理论及计算模式 | 第47-49页 |
| ·徐变收缩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47-48页 |
| ·徐变计算理论 | 第48-49页 |
| ·徐变系数及收缩应变的计算 | 第49-51页 |
| ·徐变的应力应变方程 | 第51-52页 |
| ·线性叠加原理 | 第51页 |
| ·应力—应变关系的微分方程表达式 | 第51页 |
| ·应力—应变关系的代数方程表达式 | 第51-52页 |
| ·考虑节段施工的单元等效增量荷载法 | 第52-62页 |
| ·考虑收缩徐变影响的单元应力——应变增量表达式 | 第52-54页 |
| ·单元等效增量荷载的引入 | 第54-57页 |
| ·程序实现 | 第57-59页 |
| ·算例分析 | 第59-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野三河特大桥施工过程仿真计算 | 第63-79页 |
| ·野三河特大桥工程概况 | 第63-65页 |
| ·总体布置 | 第63-64页 |
| ·主要技术标准及作用 | 第64-65页 |
| ·活载内力计算的主要计算参数 | 第65页 |
| ·施工过程仿真计算建模 | 第65-72页 |
| ·施工受力阶段划分 | 第65-69页 |
| ·结构单元划分 | 第69-70页 |
| ·结构计算模型 | 第70-72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2-78页 |
| ·典型施工工况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 第72-74页 |
| ·主梁应力分析 | 第74-76页 |
| ·收缩徐变效应分析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 本论文结论 | 第79-80页 |
|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附录A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