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9页 |
第2章 世界范围内的两种发展观以及中国的科学发展观 | 第9-22页 |
·传统发展观 | 第9-14页 |
·GDP的内涵 | 第9-10页 |
·GDP的作用 | 第10-11页 |
·GDP指标的局限性 | 第11-12页 |
·传统发展观的实质 | 第12-13页 |
·中国与GDP | 第13页 |
·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 | 第13-14页 |
·综合取向的发展观 | 第14-16页 |
·目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的新标准 | 第14-15页 |
·综合发展观的特征 | 第15页 |
·发展指标的制定 | 第15-16页 |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第16-22页 |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 第16页 |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 第16-17页 |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 | 第17-20页 |
·人文指标体现了以人为本 | 第20-22页 |
第3章 幸福感、幸福指数 | 第22-38页 |
·幸福感 | 第22-23页 |
·幸福指数的历史 | 第23-24页 |
·幸福测量的客观实在性基础 | 第24-25页 |
·经济学家对幸福指数的探索 | 第25-26页 |
·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 | 第26-28页 |
·经济因素 | 第27页 |
·非经济因素 | 第27-28页 |
·不同幸福指数的测量方法 | 第28-33页 |
·萨缪尔森的幸福方程式 | 第28页 |
·国内最早的幸福指数 | 第28页 |
·乐正的《个人幸福测量表》 | 第28-29页 |
·邢占军的《中国民众主观幸福感量表》 | 第29页 |
·陈体滇的"幸福指数公式" | 第29-30页 |
·北京市统计局的"幸福问卷" | 第30页 |
·著名学者刘正山的"国民幸福指数" | 第30-31页 |
·陈惠雄的《快乐指数调查量表》 | 第31-32页 |
·世界价值研究机构的"幸福指数" | 第32页 |
·"新经济基金"组织的《幸福星球指数》 | 第32-33页 |
·卡尼曼的日重现法(DRM) | 第33页 |
·出现各种版本的幸福指数排名不同的原因 | 第33-35页 |
·幸福指数提出的意义 | 第35-38页 |
第4章 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途径 | 第38-45页 |
·与"幸福指数"相关的几个问题 | 第38-39页 |
·幸福指数与GDP是否为非此即彼的关系 | 第38页 |
·幸福指数能否作为考察政绩的指标 | 第38-39页 |
·如何运用幸福指数 | 第39页 |
·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途径 | 第39-45页 |
·增加经济的总量,提高人民收入 | 第39-40页 |
·调整一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 第40页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 第40-41页 |
·扩大公共支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41页 |
·公共决策法治化,保障人民的权利 | 第41-42页 |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问题 | 第42-43页 |
·关注人民生存状态,畅通"民声"渠道 | 第43页 |
·关心"三农",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 第43-44页 |
·教育和引导公民,倡导高尚合理的快乐幸福 | 第44-45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