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静力性能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概述 | 第10-13页 |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几种结构形式 | 第13-17页 |
·罗勃林体系 | 第13-14页 |
·狄辛格体系及修正的狄辛格体系 | 第14-16页 |
·斯坦因曼体系 | 第16页 |
·林同炎公司提出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 | 第16页 |
·吉姆辛体系 | 第16-17页 |
·国内外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及方案 | 第17-20页 |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一般受力特点 | 第20页 |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优缺点 | 第20-22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3页 |
2 自锚式混凝土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的分析理论 | 第23-35页 |
·引言 | 第23页 |
·悬索桥分析理论 | 第23-27页 |
·弹性理论 | 第23-24页 |
·挠度理论 | 第24-26页 |
·有限位移理论 | 第26页 |
·理论实质 | 第26-27页 |
·斜拉桥分析理论 | 第27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分析的非线性因素 | 第27-30页 |
·非线性有限元问题的解法 | 第30-34页 |
·荷载增量法 | 第30-31页 |
·迭代法 | 第31-32页 |
·混合法 | 第32-33页 |
·带动坐标的迭代法 | 第33-34页 |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力学性能研究 | 第35-57页 |
·金州海湾大桥方案设计简介 | 第35-37页 |
·活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 | 第37-43页 |
·系统升降温的影响 | 第43-45页 |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 第45-50页 |
·温度梯度、索梁温差、桥塔日照及基础变位的影响 | 第50-51页 |
·斜拉索垂度的影响 | 第51-53页 |
·最不利组合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的确定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4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参数对比分析 | 第57-77页 |
·主缆矢跨比的影响分析 | 第57-58页 |
·辅助墩的影响分析 | 第58-64页 |
·辅助墩各工况在活载作用下对体系的影响分析 | 第59-60页 |
·辅助墩各工况在整体升降温作用下对体系的影响分析 | 第60-62页 |
·辅助墩各工况在收缩徐变作用下对体系的影响分析 | 第62-63页 |
·辅助墩各工况的其它影响分析 | 第63-64页 |
·交叉吊索的影响分析 | 第64-65页 |
·端吊索疲劳问题分析 | 第65-67页 |
·边跨比的影响分析 | 第67-68页 |
·拱度的影响分析 | 第68-69页 |
·自锚体系与地锚体系的对比分析 | 第69-71页 |
·施工过程分析 | 第71-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5 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静风响应分析 | 第77-95页 |
·设计基准风速、阵风风速的确定 | 第77-78页 |
·设计基准风速 | 第77-78页 |
·阵风风速 | 第78页 |
·构件静风荷载确定 | 第78-81页 |
·主梁上的静风荷载 | 第79-80页 |
·索塔、缆索系统上的静风荷载 | 第80-81页 |
·静风失稳临界风速验算 | 第81-84页 |
·横向屈曲的验算 | 第82-83页 |
·扭转发散的验算 | 第83-84页 |
·静风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式 | 第84页 |
·分析步骤 | 第84-85页 |
·各参数响应分析 | 第85-93页 |
·初始攻角的影响 | 第85-87页 |
·缆索系统风荷载的影响 | 第87-89页 |
·桩基础及斜拉索分段形式的影响 | 第89-91页 |
·附加攻角的影响 | 第91-93页 |
·静风失稳临界风速的计算 | 第93页 |
·小结 | 第93-9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5-98页 |
·研究结论 | 第95-96页 |
·研究展望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