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依托泊苷静脉注射亚微乳剂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3页
英文摘要第13-15页
前言第15-21页
 1 依托泊普及其制剂的研究第15-17页
 2 亚微乳剂的研究概况第17-18页
 3 立题依据与意义第18-20页
 参考文献第20-21页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工作第21-29页
 1 仪器与材料第21页
 2 方法与结果第21-27页
   ·依托泊苷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第21-25页
     ·紫外吸收特征第21-22页
     ·色谱条件第22页
     ·测定法第22页
     ·方法专属性试验第22-23页
     ·降解产物分析第23-24页
     ·线性关系考察第24页
     ·回收率、精密度及稳定性考察第24-25页
   ·溶解性能的测定第25页
   ·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第25-26页
   ·依托泊苷水解动力学第26-27页
     ·不同pH缓冲溶液的影响第26页
     ·缓冲盐浓度的影响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29页
第二章 处方工艺研究第29-49页
 1 仪器与材料第29页
 2 给药剂量和规格第29-30页
 3 制剂处方与制备工艺第30页
   ·处方第30页
   ·制备工艺第30页
 4 高压均质过程及原理第30-31页
 5 理化性质的考察第31-34页
   ·粒径及粒度分布考察第31-32页
   ·zeta-电位的测定第32页
   ·包封率考察第32-34页
     ·HPLC色谱条件第32-33页
     ·线性范围考察第33页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第33页
     ·测定方法和结果第33-34页
 6 制备工艺及处方筛选第34-45页
   ·制备工艺考察第34-37页
     ·制备温度的考察第34页
     ·依托泊苷的加入方法第34-35页
     ·高压均质压力、次数考察第35-37页
   ·处方因素考察第37-45页
     ·油相用量的考察第37页
     ·油相组成的考察第37-39页
     ·豆磷脂加入方法的考察第39页
     ·乳化剂用量和比例的考察第39-42页
       ·磷脂用量对粒径和zeta电位的影响第39-40页
       ·F68用量对粒径和zeta电位的影响第40-42页
     ·吐温-80用量的研究第42页
     ·等渗调节剂的选择和用量第42页
     ·油酸用量的考察第42-43页
     ·pH值对亚微乳剂稳定性的影响第43-44页
     ·亚微乳剂灭菌条件的确定第44-45页
 7 处方和制备工艺的确定第45-46页
   ·处方第45页
   ·制备工艺第45-46页
   ·工艺流程第46页
 8 本章小结第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第三章 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考察第49-60页
 1 仪器和试药第49页
 2 理化性质研究第49-53页
   ·外观第49页
   ·粒径及粒度分布考察第49-50页
   ·zeta-电位的测定第50-51页
   ·包封率考察第51页
   ·体外释放特性研究第51-53页
     ·测定方法的选择第51-52页
     ·HPLC色谱条件第52页
     ·线性范围第52页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第52页
     ·测定方法和结果第52-53页
 3 稳定性考察第53-59页
   ·物理稳定性第53页
   ·化学稳定性第53-59页
     ·恒温加速试验预测ESE有效期第54-55页
       ·测定方法与结果第54页
       ·ESE有效期延长的原因第54-55页
     ·pH值的影响第55-57页
       ·测定方法与结果第55-56页
       ·讨论第56-57页
     ·ESE药物浓度的影响第57-59页
       ·测定方法与结果第57-58页
       ·药物在ESE中的分布第58-59页
 4 本章小结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0页
第四章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第60-72页
 1 大鼠血浆药代动力学研究第60-65页
   ·仪器、试药与动物第60页
   ·测定方法的建立第60-62页
     ·色谱条件第60页
     ·依托泊苷对照品和内标溶液的配制第60-61页
     ·血样的处理与测定第61页
     ·方法专属性考察第61页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考察第61-62页
     ·回收率、精密度及稳定性考察第62页
   ·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第62-65页
     ·给药方案第62页
     ·实验结果第62-64页
     ·结果处理第64-65页
       ·隔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第64-65页
       ·非隔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第65页
   ·讨论第65页
 2 大鼠组织分布动力学研究第65-71页
   ·仪器、试药与动物第65页
   ·测定方法的建立第65-67页
     ·色谱条件第65-66页
     ·方法专属性第66页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考察第66-67页
     ·回收率及精密度考察第67页
   ·大鼠体内组织分布动力学研究第67-70页
     ·给药方案第67-68页
     ·实验结果第68-69页
     ·结果处理第69-70页
   ·讨论第70-71页
   ·结论第71页
 参考文献第71-72页
第五章 安全性试验研究第72-76页
 1 动物、试药与仪器第72页
   ·实验动物第72页
   ·试剂与药品第72页
   ·实验仪器第72页
 2 血管刺激性试验第72-74页
 3 溶血性试验第74页
 4 过敏性试验第74页
 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6页
全文结论第76-78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H4/CO2重整反应中Rh基催化剂上CeO2的助剂作用研究
下一篇:预约合同的有名化及其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