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组分法石油馏分描述研究及其应用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4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石油馏分描述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石油馏分特性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精馏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石油馏分真组分法描述研究 | 第14-28页 |
| ·恩氏蒸馏曲线转化为实沸点蒸馏曲线 | 第14-18页 |
| ·恩氏蒸馏曲线转化为实沸点蒸馏曲线的步骤 | 第14-16页 |
| ·进料实沸点曲线的生成 | 第16-18页 |
| ·石油馏分的真组分法描述 | 第18-28页 |
| ·选定真组分的方法 | 第18-20页 |
| ·原油与主分馏塔进料油的真组分确定 | 第20-26页 |
| ·真组分组成的确定方法 | 第26-28页 |
| 第3章 真组分法描述的石油馏分特性模型 | 第28-42页 |
| ·基本物性参数计算 | 第28-31页 |
| ·正常沸点的计算 | 第28-29页 |
| ·临界性质的计算 | 第29-30页 |
| ·偏心因子的计算 | 第30-31页 |
| ·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 第31-42页 |
| ·液相密度的计算 | 第31页 |
| ·汽化热的计算 | 第31-33页 |
| ·焓与热容的计算 | 第33-36页 |
| ·饱和蒸汽压的计算 | 第36-38页 |
| ·相平衡常数的计算 | 第38-42页 |
| 第4章 真组分法描述的石油馏分特性预测与分析 | 第42-53页 |
| ·真组分法与假组分法关于石油馏分物性计算的比较 | 第42-46页 |
| ·假组分法主要物性关联式的选取与匹配 | 第42-43页 |
| ·真组分法物性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43页 |
|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43-46页 |
| ·真组分法与假组分法关于平衡闪蒸计算的比较 | 第46-52页 |
| ·气液平衡中采用SRK 状态方程 | 第46-48页 |
| ·平衡闪蒸模型 | 第48-49页 |
|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 | 第49-52页 |
| ·真组分法描述的石油馏分特性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 第5章 基于真组分法的主分馏塔模型应用研究 | 第53-71页 |
| ·精馏过程非平衡级稳态模型 | 第54-60页 |
| ·非平衡级稳态模型的基本方程 | 第54-56页 |
| ·模型方程组的求解 | 第56-60页 |
| ·精馏过程非平衡级动态模型 | 第60-64页 |
| ·非平衡级动态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 ·模型的仿真计算 | 第62-64页 |
| ·模型验证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64-71页 |
| ·静态仿真 | 第65-66页 |
| ·动态过程仿真 | 第66-7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符号表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