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21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21页 |
·研究动态评述 | 第21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32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3-27页 |
·农村劳动力 | 第23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23页 |
·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标准 | 第23-26页 |
·劳动力流动 | 第26页 |
·农民工 | 第26-27页 |
·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的基本理论 | 第27-32页 |
·劳动力流动模式 | 第27-29页 |
·人口移动理论 | 第29-30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30-31页 |
·帕雷托最优理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流向 | 第32-69页 |
·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分析 | 第32-45页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 | 第32-33页 |
·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 | 第33-37页 |
·关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 | 第37-45页 |
·陕西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的影响 | 第45-47页 |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分析 | 第47-52页 |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力机制 | 第47-48页 |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因 | 第48-52页 |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变迁 | 第52-55页 |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分析 | 第55-61页 |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 | 第55页 |
·关中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 | 第55-61页 |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向分析 | 第61-69页 |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地域分布 | 第61-66页 |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产业分布 | 第66-69页 |
第四章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效应 | 第69-87页 |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促进效应 | 第69-84页 |
·帮助劳动力增加收入更新观念 | 第69-75页 |
·为输入地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 第75-77页 |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第77-82页 |
·有利于推动各项改革深入进行 | 第82-84页 |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约效应 | 第84-87页 |
·引起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 | 第84页 |
·对农业及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 第84-87页 |
第五章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 | 第87-100页 |
·内部因素 | 第87-94页 |
·自身素质 | 第87-91页 |
·组织形式 | 第91-92页 |
·家庭因素 | 第92-94页 |
·外部因素 | 第94-100页 |
·权益保障 | 第94-96页 |
·就业压力 | 第96-97页 |
·子女教育 | 第97-100页 |
第六章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 | 第100-116页 |
·国内外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借鉴 | 第100-104页 |
·国外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借鉴 | 第100-101页 |
·国内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借鉴 | 第101-104页 |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构建 | 第104-116页 |
·陕西现有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分析 | 第104-106页 |
·陕西未来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分析 | 第106-110页 |
·陕西未来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构建 | 第110-116页 |
第七章 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政策建议 | 第116-123页 |
·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 | 第116-119页 |
·加强制度建设 | 第116-118页 |
·改善管理体制 | 第118-119页 |
·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119-123页 |
·维护务工人员权益 | 第120-121页 |
·注重实用技能培训 | 第121页 |
·解决子女教育问题 | 第121-12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6页 |
·结论 | 第123-124页 |
·展望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作者简介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