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33页 |
| ·聚丙烯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 ·聚丙烯的性能及其改性 | 第11-17页 |
| ·聚丙烯优缺点 | 第11-12页 |
| ·聚丙烯改性研究 | 第12-17页 |
| ·复合材料界面相研究 | 第17-26页 |
| ·刚性粒子增韧聚丙烯结构设计 | 第17-19页 |
| ·无机刚性粒子对增韧效果的影响 | 第19-21页 |
| ·无机刚性粒子表面改性 | 第21-26页 |
| ·聚丙烯增韧机理研究 | 第26-32页 |
| ·弹性体增韧机理 | 第26-28页 |
| ·刚性粒子体系增韧机理 | 第28-30页 |
| ·增韧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 ·脆韧转变研究 | 第31-32页 |
| ·本课题研究目的 | 第32-33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39页 |
| ·实验用原料 | 第33-34页 |
| ·实验用仪器设备 | 第34页 |
| ·实验方案 | 第34-35页 |
| ·试样制备 | 第35-37页 |
| ·无机刚性粒子表面偶联处理效果评价试样制备 | 第35页 |
| ·柔性界面层(POE-g-MAH)的制备 | 第35-36页 |
| ·PP/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三元复合体系制备 | 第36页 |
| ·性能测试试样的制备 | 第36-37页 |
| ·表征与测试 | 第37-39页 |
| ·无机刚性粒子表面处理效果表征 | 第37页 |
| ·PP/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三元复合体系微观结构形貌测试 | 第37-38页 |
| ·PP/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三元复合体系综合性能测试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9-81页 |
| ·无机刚性粒子碳酸钙表面偶联处理 | 第39-50页 |
| ·偶联剂种类 | 第39-4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0-42页 |
| ·反气相色谱表征 | 第42-48页 |
| ·粒度分析表征 | 第48-50页 |
| ·偶联表面处理对粒子分散效果 | 第50页 |
| ·柔性界面层POE-g-MAH | 第50-56页 |
| ·弹性体改性界面层制备 | 第51-52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2-54页 |
| ·反气相色谱表征结果 | 第54-56页 |
| ·PP/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复合体系微观结构形貌分析 | 第56-62页 |
| ·偶联剂改性处理影响 | 第56-58页 |
| ·柔性界面层改性影响 | 第58-60页 |
| ·不同形貌粒子影响 | 第60-62页 |
| ·PP/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复合体系综合性能 | 第62-75页 |
| ·三元复合体系结晶行为 | 第62-65页 |
| ·三元复合体系热失重行为 | 第65-66页 |
| ·三元复合体系熔融指数测定 | 第66页 |
| ·三元复合体系力学性能测试 | 第66-75页 |
| ·PP/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增韧机理研究 | 第75-81页 |
| ·拉伸试样断面分析 | 第75-76页 |
| ·冲击试样断面分析 | 第76-78页 |
| ·混杂空洞化增韧机理 | 第78-81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 发表文章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