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第一节 植物次生代谢与环境的关系 | 第12-22页 |
1 植物次生代谢及其产物 | 第12-13页 |
2 生物碱代谢及其调控 | 第13-15页 |
·生物碱 | 第13页 |
·生物碱代谢受生长、发育及环境因子调控 | 第13-15页 |
3 诱导子在调节次生代谢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诱导子的概念与类型 | 第15-16页 |
·生物诱导子 | 第15-16页 |
·非生物诱导子 | 第16页 |
·诱导子对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 第16-18页 |
·诱导子对生物碱形成的影响 | 第16-17页 |
·诱导子对萜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 第17页 |
·诱导子对皂苷形成的影响 | 第17-18页 |
·诱导子对黄酮类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 第18页 |
·诱导子在植物伤害胁迫反应中作用 | 第18-19页 |
4 伤害诱导的化学信号传导途径 | 第19-22页 |
·JA信号传导途径 | 第19-20页 |
·SA信号传导途径 | 第20页 |
·乙烯信号传导途径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喜树及喜树碱的研究概况 | 第22-28页 |
1 喜树及喜树碱简介 | 第22页 |
2 喜树碱在喜树体内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喜树不同器官中CPT含量与分布规律 | 第23页 |
·环境胁迫对植物体内CPT含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3 喜树碱的生物合成 | 第24-26页 |
·喜树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24-25页 |
·喜树碱代谢过程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 第25-26页 |
4 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机械伤害及诱导子对喜树幼苗中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 第28-37页 |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 第28-3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2 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对喜树幼叶的不同诱导处理 | 第28页 |
·不同浓度诱导子对喜树幼苗的处理 | 第28-29页 |
·不同生长期幼苗对诱导处理的敏感性测定 | 第29页 |
·喜树碱(CPT)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0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0页 |
·精密度测定 | 第30页 |
·重复性实验 | 第30-31页 |
·稳定性实验 | 第31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31页 |
·喜树碱含量计算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1 不同诱导处理对喜树幼叶中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 第32页 |
2 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喜树幼苗中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 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对喜树幼苗中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处理对喜树幼苗中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5 不同生长期的喜树幼苗对诱导处理的敏感性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诱导子对UV-B胁迫下喜树幼叶中CPT含量及其合成代谢中关键酶——色氨酸脱羧酶(TDC)活性的影响 | 第37-46页 |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 第37-4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单因子处理 | 第37页 |
·复合处理 | 第37页 |
·色氨酸脱羧酶(TDC)活性的测定 | 第37-39页 |
·仪器设备 | 第38页 |
·试剂 | 第38页 |
·TDC酶粗液的制备 | 第38页 |
·色氨酸脱羧酶的活性测定 | 第38-39页 |
·蛋白含量测定 | 第39页 |
·喜树碱含量的测定 | 第39-40页 |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 第40-46页 |
1 单因子处理对喜树幼叶中TDC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2 复合处理对喜树幼叶中TDC活性的影响 | 第41页 |
3 单因子处理对喜树幼叶中CPT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4 复合处理对喜树幼叶中CPT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5 TDC活性变化与CPT含量积累的关系 | 第43-4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6-54页 |
1 讨论 | 第46-52页 |
·机械伤害抑制外源诱导子的诱导作用 | 第47页 |
·诱导效应受诱导子浓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诱导子的诱导作用受喜树自身发育的调控 | 第48-49页 |
·喜树幼苗对UV-B辐射胁迫的应答 | 第49-50页 |
·诱导子对喜树次生代谢的影响 | 第50页 |
·诱导子处理后喜树对UV-B胁迫的应激作用 | 第50-51页 |
·TDC活性变化与CPT含量积累的关系 | 第51-52页 |
2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