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掖478近缘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0页 |
| ·玉米的起源与发展 | 第8页 |
| ·玉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第8-9页 |
| ·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和回顾 | 第9-10页 |
| ·我国玉米育种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 ·农家品种 | 第10页 |
| ·品种间杂交种 | 第10页 |
| ·综合种的选育 | 第10-11页 |
| ·双交种、三交种、单交种的选育 | 第11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11-13页 |
| ·配合力测定 | 第13-15页 |
| ·掖478研究概况 | 第15-18页 |
| ·玉米种质基础与杂种优势模式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0-24页 |
| ·材料 | 第20页 |
| ·方法 | 第20-24页 |
| ·田间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 ·电泳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 ·统计方法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44页 |
| ·掖478近缘系苗期性状及形态描述 | 第24-25页 |
| ·掖478近缘系苗期子叶性状的差异 | 第24页 |
| ·掖478近缘系苗期鲜重和干重的差异 | 第24-25页 |
| ·掖478近缘系苗期叶片数目的差异 | 第25页 |
| ·掖478近缘系株型和雄穗性状的差异 | 第25-26页 |
| ·478近缘系外部形态数量性状差异的方差分析 | 第26-28页 |
| ·株高的分析 | 第26-27页 |
| ·穗位的分析 | 第27页 |
| ·穗长的差异 | 第27-28页 |
| ·其它产量性状的分析 | 第28页 |
| ·掖478近缘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的差异 | 第28-29页 |
| ·配合力分析 | 第29-42页 |
| ·植株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29-35页 |
| ·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第35-42页 |
| ·遗传力分析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 ·讨论 | 第44-45页 |
| ·本试验与其它同类试验的异同 | 第44页 |
| ·单株产量配合力高低与栽培技术的关系的探讨 | 第44-45页 |
| ·掖478近缘系试验结果的分析 | 第45页 |
|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