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通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2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10页 |
三、研究人群 | 第10页 |
四、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五、纳入标准 | 第11页 |
六、排除标准 | 第11页 |
七、脱落标准 | 第11页 |
八、治疗方案 | 第11-12页 |
九、注意事项 | 第12页 |
十、合并用药 | 第12-13页 |
十一、观察指标 | 第13-15页 |
十二、替代指标 | 第15页 |
十三、疗效评价标准 | 第15-16页 |
(一) 中医疗效评价标准 | 第15页 |
(二) 西医疗效评价标准 | 第15-16页 |
十四、统计分析 | 第16页 |
十五、研究结果 | 第16-22页 |
(一) 治疗前比较 | 第16-17页 |
(二) 疗效比较 | 第17-21页 |
(三) 安全性评价 | 第21-22页 |
讨论 | 第22-34页 |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摘要 | 第22-25页 |
二、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探讨 | 第25-27页 |
(一) 肝肾不足、督脉空虚为本 | 第25-26页 |
(二) 外感六淫、跌扑损伤为标 | 第26页 |
(三) 痰浊瘀毒为其病理产物 | 第26-27页 |
三、对湿热瘀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7-28页 |
(一) 风寒湿邪,郁而化热 | 第27页 |
(二) 外感湿热,阻于脉络 | 第27-28页 |
(三) 内生湿热,伏于体内 | 第28页 |
(四) 湿热阻络,瘀血内生 | 第28页 |
四、治则治法探讨 | 第28-29页 |
五、方药分析 | 第29-34页 |
(一) 药物组成 | 第29页 |
(二) 组方分析 | 第29页 |
(三) 中药溯源 | 第29-31页 |
(四) 现代药理研究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综述 | 第36-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详细摘要 | 第49-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