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侵彻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 第13-19页 |
| ·动静态力学性能研究 | 第13-16页 |
| ·动态本构模型研究 | 第16-19页 |
| ·混凝土类材料抗侵彻性能研究 | 第19-27页 |
| ·试验研究 | 第20-23页 |
| ·工程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 ·数值模拟 | 第25-27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 | 第29-40页 |
| ·引言 | 第29-30页 |
| ·混凝土的破坏过程分析 | 第30-31页 |
| ·钢纤维的阻裂原理 | 第31-32页 |
| ·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基本理论 | 第32-39页 |
| ·混合定律 | 第32-34页 |
| ·纤维间距理论 | 第34-36页 |
| ·界面应力传递的剪滞理论 | 第36-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 第40-64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钢纤维混凝土的试件制备 | 第41-43页 |
| ·原材料 | 第41页 |
| ·配合比设计 | 第41-42页 |
| ·试件制备 | 第42-43页 |
| ·钢纤维混凝土的准静态实验 | 第43-50页 |
| ·实验装置 | 第43页 |
| ·实验结果讨论 | 第43-50页 |
| ·钢纤维的增强效应 | 第43-45页 |
| ·钢纤维的增韧效应 | 第45-47页 |
| ·应变率效应 | 第47-49页 |
| ·试件尺寸对材料强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 ·钢纤维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实验 | 第50-60页 |
| ·SHPB实验技术简介 | 第50-51页 |
| ·SHPB的基本原理 | 第51-53页 |
| ·大尺寸SHPB装置的实验技术 | 第53-56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6-60页 |
| ·钢纤维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应变率效应 | 第57-59页 |
| ·试件破坏形态分析 | 第59-60页 |
| ·钢纤维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 | 第60-63页 |
| ·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 ·实验曲线的拟合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四章 钢纤维混凝土抗侵彻实验研究 | 第64-79页 |
| ·引言 | 第64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64-68页 |
| ·靶板设计 | 第64-65页 |
| ·弹体设计 | 第65-66页 |
| ·实验装置 | 第66-68页 |
| ·侵彻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8-77页 |
| ·实验概述 | 第68-69页 |
| ·实验结果 | 第69-71页 |
| ·不同钢纤维含量靶板的抗侵彻性能分析 | 第71-72页 |
| ·侵彻耗能与侵彻深度分析 | 第72-74页 |
| ·靶板破坏形态 | 第74-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第五章 杆弹侵彻钢纤维混凝土靶板的工程近似分析 | 第79-93页 |
| ·引言 | 第79-80页 |
| ·基本假定 | 第80页 |
| ·基本方程 | 第80-83页 |
| ·弹的阻力计算 | 第83-86页 |
| ·计算步骤 | 第86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86-91页 |
| ·计算参数 | 第86-87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7-91页 |
| ·侵彻弹的剩余速度 | 第87-88页 |
| ·侵彻深度 | 第88-90页 |
| ·侵彻阻力-时程曲线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第六章 钢纤维混凝土靶板抗侵彻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93-110页 |
| ·引言 | 第93页 |
| ·LS-DYNA有限元及其算法简介 | 第93-98页 |
| ·LS-DNYA简介 | 第93-94页 |
| ·算法基本原理 | 第94-98页 |
| ·控制方程和有限元离散 | 第94-97页 |
| ·沙漏控制和人工体积粘性 | 第97-98页 |
| ·材料模型及其参数 | 第98-103页 |
| ·弹丸材料模型及其参数 | 第98-99页 |
| ·靶板材料模型及其参数 | 第99-103页 |
| ·钢纤维混凝土靶板抗侵彻数值模拟 | 第103-108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03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03-108页 |
| ·初始速度-剩余速度关系 | 第103-105页 |
| ·靶板破坏形态 | 第105-107页 |
| ·弹体的侵彻速度-时程曲线 | 第107-108页 |
| ·侵彻阻力-时程曲线 | 第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110-114页 |
| ·全文总结 | 第110-112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12-113页 |
| ·工作展望 | 第113-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21页 |
|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