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8页 |
·超级电容器 | 第12页 |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双电层理论 | 第12-13页 |
·法拉第准电容理论 | 第13-14页 |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 | 第14-15页 |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第15-26页 |
·碳电极材料 | 第15-17页 |
·多孔碳材料、活性碳材料、活性碳纤维 | 第15-16页 |
·碳气溶胶 | 第16页 |
·碳纳米管材料 | 第16-17页 |
·导电聚合物材料 | 第17-18页 |
·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 | 第18-21页 |
·氧化钌电极材料 | 第18-20页 |
·NiOx材料 | 第20页 |
·CoOx材料 | 第20-21页 |
·V_2O_5电极材料 | 第21页 |
·其它金属化合物及复合电极材料 | 第21页 |
·氧化锰电极 | 第21-25页 |
·Sol-Gel法 | 第22页 |
·低温固相反应法 | 第22页 |
·热分解法 | 第22-23页 |
·液相沉淀法 | 第23-24页 |
·薄膜电极 | 第24-25页 |
·电化学法 | 第24-25页 |
·真空蒸发法 | 第25页 |
·Sol-Gel法 | 第25页 |
·掺杂对电极的改性 | 第25-26页 |
·选题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本文选题的意义 | 第26-27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及测试方法 | 第28-32页 |
·液相沉淀法(化学共沉淀法) | 第28-29页 |
·改变KMnO_4和Mn( CH_3COO)_2的浓度制备氧化锰\活性碳复合电极 | 第28页 |
·氧化锰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改变活性碳的加入量制备氧化锰\活性碳复合电极 | 第29页 |
·碳还原KMnO_4法 | 第29页 |
·活性碳的预处理 | 第29页 |
·制备复合电极材料 | 第29页 |
·掺杂稀土金属的MnO_2/AC电极制备 | 第29-30页 |
·样品表面结构测试 | 第30-31页 |
·XRD测试 | 第30页 |
·SEM测试 | 第30页 |
·XPS测试 | 第30-31页 |
·样品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循环伏安测试 | 第31页 |
·恒流充放电测试 | 第31页 |
·交流阻抗测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氧化锰/活性碳电极的研究 | 第32-44页 |
·KMnO_4和Mn(AC)_2浓度对氧化锰含量的影响 | 第32页 |
·KMnO_4和Mn(AC)_2浓度对复合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32-36页 |
·X-光衍射分析 | 第32-33页 |
·循环伏安性能测试 | 第33-35页 |
·MnO_2电极的交流阻抗性能 | 第35页 |
·XPS分析 | 第35-36页 |
·活性碳含量对复合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36-41页 |
·表面形态分析 | 第36-38页 |
·循环伏安分析 | 第38-39页 |
·交流阻抗性能分析 | 第39-41页 |
·活性碳、膨胀石墨、中间相碳微球(MCMB)与MnO_2的复合电极 | 第41-43页 |
·电化学性能 | 第41-42页 |
·MnO_2复合电极的表面形态 | 第42-43页 |
·本章小节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掺杂稀土改性二氧化锰/活性碳超级电容器的研究 | 第44-51页 |
·MnO_2电极复合材料结构分析 | 第44-47页 |
·样品XRD分析 | 第44-45页 |
·扫描电镜结果(SEM)分析 | 第45-47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47-50页 |
·循环伏安测试分析 | 第47-48页 |
·恒流充放电测试分析 | 第48-49页 |
·交流阻抗测试 | 第49-50页 |
·本章小节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总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稿件录用通知 | 第58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