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 高血压症 | 第12-13页 |
2 γ-氨基丁酸(GABA) | 第13-20页 |
·GABA的分布与含量 | 第13-14页 |
·GABA的性质、作用机理和生理功能 | 第14-18页 |
·GABA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4页 |
·GABA的作用机理及其受体 | 第14-15页 |
·GABA的生理功能 | 第15-18页 |
·GABA含量的检测 | 第18页 |
·GABA保健食品的开发 | 第18-19页 |
·高GABA、低咖啡碱绿茶辅助降血压机理探讨 | 第19-20页 |
3茶叶中具有降血压功能的生理成分 | 第20-21页 |
·儿茶素 | 第20页 |
·茶氨酸 | 第20-21页 |
·茶色素 | 第21页 |
·保健茶的开发研究现状 | 第21页 |
4 高GABA、低咖啡碱绿茶的加工方法 | 第21-22页 |
5 急性毒性及其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6 辅助降血压功能评价及其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7 保健食品安全及功能评价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6-27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4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茶叶原料 | 第27页 |
·试验动物 | 第27页 |
2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3 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茶样处理及其常规成分分析设备 | 第27-28页 |
·急性毒性试验设备 | 第28页 |
·降血压功能评价试验设备 | 第28页 |
4 试验方法 | 第28-34页 |
·茶叶预处理 | 第28页 |
·茶汤制备 | 第28页 |
·灌胃茶汤中各指标测定方法 | 第28-31页 |
·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28-29页 |
·茶多酚总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干物质含量测定 | 第30页 |
·咖啡碱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GABA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 第31页 |
·实验动物准备 | 第31页 |
·预试验确定灌胃剂量 | 第31页 |
·对两个茶样LD50的测定 | 第31页 |
·统计分析 | 第31页 |
·辅助降血压功能评价试验方法 | 第31-34页 |
·茶汤和GABA标样准备 | 第31页 |
·灌胃剂量确定 | 第31-32页 |
·试验动物准备 | 第32-33页 |
·试验步骤 | 第33页 |
·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 | 第34-46页 |
1 茶样常规成分分析结果 | 第34页 |
2 各茶样小白鼠(KM)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34-36页 |
·茶样F615h水捞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35页 |
·茶样F915h水捞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35-36页 |
·两茶样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比较总表 | 第36页 |
3 各茶样辅助降血压功能评价实验结果 | 第36-46页 |
·SHR试验前状态观察 | 第36页 |
·受试茶样对SHR收缩压的影响 | 第36-42页 |
·组间大鼠初始收缩压方差齐性分析 | 第36-37页 |
·组内收缩压变化分析 | 第37-40页 |
·组间收缩压变化值比较 | 第40-41页 |
·各组收缩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 第41页 |
·三个不同样品在同等灌胃剂量下的辅助降血压效果比较 | 第41-42页 |
·样品F615h水捞在不同灌胃浓度下的辅助降血压效果比较 | 第42页 |
·受试茶样对SHR心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组间初始心率方差齐性检验 | 第42-43页 |
·不同试验周期SHR心率变化分析 | 第43页 |
·组间心率变化值比较 | 第43页 |
·受试茶样对SHR体重的影响 | 第43-45页 |
·组间初始体重方差齐性检验 | 第43-44页 |
·试验期间SHR体重变化分析 | 第44-45页 |
·试验期间SHR状态观察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