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导言 | 第7-2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10页 |
二、文化产业理论、文化传播理论和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 第10-18页 |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目的 | 第18-21页 |
第一章 1980年后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传播概况 | 第21-39页 |
一、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 第21-30页 |
二、日本、韩国影视剧在中国的主要消费群体 | 第30-33页 |
三、中国受众的“哈日哈韩”现象 | 第33-39页 |
第二章 影响日韩影视剧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 | 第39-66页 |
一、传播的条件:中国引进、播出海外影视剧的相关政策法规 | 第39-43页 |
二、跨国传播的基础: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 | 第43-49页 |
三、传播主体地位的变化:中日、中韩外交关系的发展 | 第49-52页 |
四、传播心理的接受:中日韩文化的接近性与差异性 | 第52-59页 |
五、传播的范式:日韩影视剧的产业运作与中国大众媒体的推动 | 第59-66页 |
第三章 日韩影视剧的题材类型与特色 | 第66-91页 |
一、日本电影:青春质疑及其跨文化开拓 | 第66-72页 |
二、韩国电影:现代潮声及其多元化张力 | 第72-77页 |
三、日本电视剧:浪漫精致的时尚演绎 | 第77-84页 |
四、韩国电视剧:细腻丰富的情感展示 | 第84-91页 |
第四章 传入中国的日韩经典影视剧解读 | 第91-111页 |
一、《寅次郎的故事》:看了又看的日本小市民喜剧 | 第91-93页 |
二、《千与千寻》:美仑美负的日本动画电影 | 第93-98页 |
三、《我的野蛮女友》:风靡亚洲的“野蛮”风潮 | 第98-101页 |
四、《东京爱情故事》:青春偶像剧的伊始 | 第101-103页 |
五、《蓝色生死恋》:韩流的“蓝色旋风” | 第103-106页 |
六、《大长今》:缔造韩剧的新传奇 | 第106-111页 |
第五章 日韩影视剧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 | 第111-131页 |
一、文化的跨国传播为中日韩经济交往“加温” | 第111-114页 |
二、推动中国的文化转型与大众价值观念的变迁 | 第114-121页 |
三、中国影视创作对日韩的学习与借鉴 | 第121-126页 |
四、中国青少年受众的选择与成长 | 第126-131页 |
第六章 日韩影视剧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启示 | 第131-144页 |
一、注重挖掘电视传媒的经济资源 | 第131-133页 |
二、着力开展文化品牌的打造与传播 | 第133-136页 |
三、“文化立国”:一种国家发展战略 | 第136-139页 |
四、在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觉” | 第139-144页 |
结语 | 第144-146页 |
注释 | 第146-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166-168页 |
后记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