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试论社会转型与人格重塑的实践本性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2页
一、社会转型的实践本性第12-20页
 (一) 社会转型及其实践本性的界定第12-15页
 (二) 社会转型的实践本性的论证第15-19页
  1. 实践是社会转型的基础第16页
  2. 实践是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第16-17页
  3. 实践是社会转型的评价尺度第17-19页
 (三) 社会转型的实践本性的特点第19-20页
二、人格重塑的实践本性第20-29页
 (一) 人格重塑及其实践本性的界定第20-22页
 (二) 人格重塑的实践本性的论证第22-27页
  1. 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第23-25页
  2. 实践是人格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25-26页
  3. 实践是人格重塑的现实基础和根本途径第26-27页
 (三) 人格重塑的实践本性的特点第27-29页
三、社会转型与人格重塑辩证统一的实践本性第29-42页
 (一) 社会转型与人格重塑的辩证统一第29-33页
  1. 社会转型与人格重塑的对立第31-32页
  2. 社会转型与人格重塑的统一第32-33页
 (二) 社会转型与人格重塑辩证统一的实践本性第33-40页
  1. 实践的主体性与社会历史性及其统一第33-38页
  2. 实践是社会转型与人格重塑对立统一的基础第38-40页
   (1) 实践是社会转型与人格重塑对立的基础第38-39页
   (2) 实践是社会转型与人格重塑统一的基础第39-40页
 (三) 社会转型与人格重塑辩证统一的实践本性的特点第40-42页
四、社会转型与人格重塑的实践本性的意义第42-49页
 (一) 理论意义第43-45页
 (二) 现实意义第45-49页
结语第49-51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1-53页
后记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中出让土地空间定位方法研究--以廊坊市区为例
下一篇:TRAIL联合XIAP反义寡核苷酸诱导胶质母细胞瘤凋亡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