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农村财政论文

衡阳市农业财政投入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2页
 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1-14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4页
 2 国内外农业财政投入的相关研究第14-20页
   ·国外农业财政投入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国内农业财政投入的研究第15-20页
 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页
   ·研究思路第20页
   ·研究方法第20页
 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财政支农的必要性第22-26页
 1 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财政必须对农业投入第22页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第22页
   ·农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起点,具有不可替代性第22页
 2 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决定了财政要对农业投入第22-23页
   ·农业生产受价格因素影响,其经营具有不稳定性,需政府财政的宏观调节第22-23页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生产存在着风险性和不平衡性,需政府财政投入第23页
   ·由于采用农业技术而带来的收益风险,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第23页
 3 经济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成本转移差异,需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第23-24页
 4 农业经济中存在外部效益,需要政府对农业的投入第24-26页
第三章 衡阳市农业财政投入的现状第26-37页
 1 农业财政投入研究范围与指标第26-27页
   ·研究范围界定第26-27页
   ·分析指标第27页
 2 衡阳农业财政投入分析第27-30页
   ·衡阳农业财政投入的数量分析第27-28页
   ·衡阳农业财政投入结构分析第28-30页
 3 衡阳市财政对衡阳市农业投入状况第30-33页
   ·衡阳市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总量分析第30-31页
   ·衡阳市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结构分析第31-33页
 4 中央、省财政对衡阳农业投入情况分析第33-37页
   ·中央、省财政对衡阳农业投入总量分析第33-34页
   ·中央、省财政对衡阳农业投入结构分析第34-37页
第四章 衡阳市农业财政投入的成效第37-44页
 1 农业财政投入的农业产值效果第37-38页
 2 农业财政投入的生产效果第38-41页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第38-39页
   ·农业产出水平不断提高第39-41页
 3 农业财政投入的生态效果第41页
 4 农业财政投入的引资效果第41-42页
 5 农业财政投入的农民收入效果第42-44页
第五章 衡阳市农业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第44-51页
 1 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第44-46页
   ·农业投入总量增长没有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要求第44-45页
   ·农业财政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偏低第45页
   ·财政总支出中农业财政投入份额与其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份额的比值偏小第45-46页
 2 农业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第46-47页
   ·农业科技投入太少第46-47页
   ·基础性、公益性项目投入过高,关系到农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实用性项目投入太少第47页
 3 财政支农项目建设问题突出第47-48页
   ·项目审批不规范第47-48页
   ·项目重复建设第48页
   ·项目投资多为短期性、应急性、被动性投资第48页
   ·项目投资规模偏小第48页
 4 财政支农资金到位率低,截留、空配现象普遍第48-49页
 5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第49-51页
第六章 加强衡阳农业财政投入的建议第51-60页
 1 广辟财源,加大投入第51-53页
   ·加强地方财源建设第51页
   ·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业信贷资金供给第51-52页
   ·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第52页
   ·积极争取国家、省对衡阳农业的投入第52-53页
 2 优化投资结构,合理确定投资重点第53-56页
   ·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第53-54页
   ·围绕农产优势区域布局,加大对农业优势基地的投入第54页
   ·围绕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第54页
   ·围绕农副产品流通工程,加快对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第54-55页
   ·围绕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第55-56页
 3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果第56-60页
   ·强化农业项目的计划和管理第56-57页
   ·规范资金管理行为,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57-59页
   ·构建资金监管体系,加大支农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热风干燥模拟实验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电视民生新闻对公众话语空间的构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