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会计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内外研究评析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可能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 ·会计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现行会计制度的规范内容 | 第22-33页 |
| ·现行会计制度规范的意义 | 第22-24页 |
| ·完善了我国会计法规体系 | 第22-23页 |
| ·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 第23页 |
| ·方便了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 | 第23-24页 |
| ·加速了会计国际化进程 | 第24页 |
| ·现行制度规范的会计科目 | 第24-26页 |
| ·会计科目的规范 | 第24-25页 |
| ·科目编号的规范 | 第25-26页 |
| ·现行制度规范的会计分录 | 第26-27页 |
| ·分录规范的业务 | 第26页 |
| ·分录规范的分类 | 第26-27页 |
| ·分录规范的创新 | 第27页 |
| ·现行制度规范的会计报表 | 第27-33页 |
| ·主表的规范内容 | 第28-29页 |
| ·附表的规范内容 | 第29-30页 |
| ·报表规范的创新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现行会计制度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 第33-49页 |
| ·对制度结构的挑战 | 第33-34页 |
| ·制度规范内容欠完整 | 第33页 |
| ·与准则规范内容重复 | 第33-34页 |
| ·示范分录地位待提升 | 第34页 |
| ·对科目规范的挑战 | 第34-41页 |
| ·科目分类的挑战 | 第34-36页 |
| ·科目设置的挑战 | 第36-41页 |
| ·对分录规范的挑战 | 第41-43页 |
| ·账户对应关系混乱 | 第42页 |
| ·示范分录欠完整 | 第42-43页 |
| ·缺乏整体数据支撑 | 第43页 |
| ·对报表规范的挑战 | 第43-45页 |
| ·报表结构的挑战 | 第43-44页 |
| ·报表模式的挑战 | 第44-45页 |
| ·报表时效的挑战 | 第45页 |
| ·对核算方法的挑战 | 第45-49页 |
| ·错账更正法的挑战 | 第45-46页 |
| ·存货计价法的挑战 | 第46-47页 |
| ·双轨核算制的挑战 | 第47页 |
| ·发生额虚增的挑战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会计制度的信息化改造 | 第49-82页 |
| ·会计制度与信息化的关系 | 第49-52页 |
| ·会计制度对信息化的制约 | 第49-50页 |
| ·会计制度与信息化的和谐 | 第50-51页 |
| ·会计制度的信息化改造 | 第51-52页 |
| ·会计制度现代化的内涵 | 第52-54页 |
| ·制度内容完整化 | 第52-54页 |
| ·制度表述电子化 | 第54页 |
| ·制度数据信息化 | 第54页 |
| ·会计科目的信息化改造 | 第54-65页 |
| ·科目分类的信息化改造 | 第55-57页 |
| ·总账科目设置的信息化改造 | 第57-59页 |
| ·明细科目设置的信息化改造 | 第59-65页 |
| ·示范分录信息化 | 第65-67页 |
| ·保持清晰的账户对应关系 | 第66页 |
| ·以整体数据信息化为支撑 | 第66-67页 |
| ·会计报表的信息化改造 | 第67-71页 |
| ·报表结构的信息化改造 | 第67-68页 |
| ·报表模式的信息化改造 | 第68-70页 |
| ·报表时效的信息化改造 | 第70-71页 |
| ·核算方法的信息化改造 | 第71-75页 |
| ·错账更正方法的改进 | 第71-73页 |
| ·存货计价方法的充实 | 第73-74页 |
| ·双轨核算制的应用 | 第74页 |
| ·处理虚增方法的创新 | 第74-75页 |
| ·研究手段的信息化改造 | 第75-82页 |
|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制度的研究手段 | 第75-76页 |
| ·全通用会计信息化软件的主要特点 | 第76-79页 |
| ·全通用会计信息化软件的主要功能 | 第79-82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