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无线激光通信 WLC 的简介 | 第8-9页 |
·无线激光通信的特点 | 第9-11页 |
·无线激光通信的应用 | 第11-12页 |
·无线激光通信的发展概述 | 第12-14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原理及系统构成 | 第15-19页 |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设计 | 第17-19页 |
·系统设计的指标 | 第17页 |
·系统架构设计 | 第17-18页 |
·通信波长的选择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样机设计 | 第19-29页 |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样机概述 | 第19页 |
·发射系统的设计 | 第19-25页 |
·激光光源的选择原则 | 第20页 |
·可供选择的激光光源 | 第20-21页 |
·掺饵光纤放大器光源的优点 | 第21-25页 |
·接收系统 | 第25-27页 |
·系统工作过程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一种用于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误码仪设计 | 第29-39页 |
·引言 | 第29页 |
·误码仪原理 | 第29-33页 |
·伪随机序列(m 序列) | 第30-31页 |
·误码仪测试原理 | 第31-33页 |
·误码仪实现 | 第33-39页 |
·发射模块 | 第33-34页 |
·误码仪计数器 | 第34页 |
·LVDS 输出 | 第34-36页 |
·LVDS 输入 | 第36-38页 |
·测试结果的输出 | 第38-39页 |
第五章 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 APT 技术研究 | 第39-62页 |
·绪论 | 第39-40页 |
·无线激光通信及 APT 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40-47页 |
·美国的 APT 技术发展概述 | 第40-42页 |
·日本的 APT 技术发展概述 | 第42-44页 |
·欧洲的 APT 技术发展概述 | 第44-45页 |
·我国的 APT 技术发展概述 | 第45-47页 |
·现有 APT 基本方案 | 第47-49页 |
·调整光学天线,进行粗探测(捕获)和精探测(跟踪和瞄准) | 第47-48页 |
·调整高精度控制镜(FSM),进行基于发射器或接收器调整的精探测(跟踪和瞄准) | 第48-49页 |
·影响 APT 系统的主要因素 | 第49-52页 |
·大气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振动因素 | 第50-51页 |
·系统对外界干扰的解决方法 | 第51-52页 |
·APT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 | 第52-62页 |
·APT系统组成原理 | 第52-54页 |
·APT系统工作过程 | 第54-55页 |
·APT系统关键器件研究 | 第55-59页 |
·APT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工作流程 | 第59-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