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1 公路建设和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 | 第16页 |
2 公路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 第16-24页 |
·公路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16页 |
·公路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交通方面 | 第16-17页 |
·土壤方面 | 第17页 |
·其它 | 第17-18页 |
·公路环境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 第18-19页 |
·公路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规律的研究 | 第18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 第18-19页 |
·公路环境农作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累积规律 | 第19-20页 |
·公路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 | 第20-22页 |
·评价指标 | 第20-22页 |
·评价方法 | 第22页 |
·公路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 | 第22-24页 |
·工程措施 | 第22-23页 |
·生物措施 | 第23页 |
·化学措施 | 第23页 |
·农业生态措施 | 第23-24页 |
3 公路绿化林带的防护效应研究 | 第24-27页 |
·不同绿化植物对公路环境重金属的吸收累积规律 | 第24页 |
·公路绿化植物的环境作用 | 第24-27页 |
·调节公路环境小气候 | 第24-25页 |
·净化公路环境空气 | 第25页 |
·净化、涵养公路环境水源 | 第25页 |
·净化、改良公路土壤环境 | 第25页 |
·减弱公路环境噪音 | 第25页 |
·美化公路环境、改变城市面貌、提高经济效益 | 第25页 |
·监测评价公路环境质量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27-31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2 样品采集 | 第27-30页 |
·采样路段的设置 | 第27-28页 |
·布点 | 第28页 |
·采样 | 第28-29页 |
·路侧有林带隔离土壤、树木和农作物的采样(南侧) | 第28页 |
·路侧无林带隔离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采样(南北两侧) | 第28-29页 |
·路侧不同林带及不同层次绿化植物的采样 | 第29页 |
·对照—相对清洁点土壤和植物的采样 | 第29页 |
·采样时间 | 第29-30页 |
·路侧土壤 | 第29页 |
·路侧植物 | 第29页 |
·对照植物园样 | 第29-30页 |
3 样品测定 | 第30-31页 |
·样品前处理 | 第30页 |
·植物样品 | 第30页 |
·土壤样品 | 第30页 |
·样品分析 | 第30-31页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30页 |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路侧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 第31-40页 |
1 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水平分布规律 | 第31-35页 |
·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 第31-32页 |
·与背景值的比较 | 第32页 |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比较 | 第32页 |
·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指数与距离的关系 | 第32-33页 |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重金属间相互关系及来源 | 第33-35页 |
·重金属含量间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重金属因子分析 | 第34-35页 |
2 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垂直分布规律 | 第35-37页 |
·垂直剖面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 第35-36页 |
·与相对清洁点植物园的比较 | 第35-36页 |
·不同植被类型垂直剖面土壤的比较 | 第36页 |
·垂直剖面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特征 | 第36-37页 |
3 路侧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污染状况 | 第37-38页 |
·评价标准 | 第37页 |
·评价方法 | 第37-38页 |
·评价结果 | 第38页 |
4 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路侧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性 | 第40-49页 |
1 公路两侧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变化的规律 | 第40-45页 |
·农作物不同部位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 第40-41页 |
·粮食作物 | 第40页 |
·蔬菜作物 | 第40-41页 |
·农作物不同部位中重金属含量随距离的变化特征 | 第41-44页 |
·粮食作物 | 第41-42页 |
·蔬菜作物 | 第42-43页 |
·农作物叶片中重金属含量变化预测模型 | 第43-44页 |
·公路环境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叶片的影响 | 第44-45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44页 |
·因子分析 | 第44-45页 |
2 公路环境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评价方法 | 第45页 |
·评价标准 | 第45页 |
·评价结果 | 第45-47页 |
3 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路侧绿化林带净化重金属污染的环境效应研究 | 第49-56页 |
1 路侧不同林带树木对重金属污染的净化作用 | 第49-50页 |
·落羽杉林带树叶中重金属含量水平 | 第49页 |
·意杨林带树叶中重金属含量水平 | 第49-50页 |
2 路侧不同层次绿化植物叶层对重金属的蓄积作用 | 第50-51页 |
·乔灌草植物叶片中重金属的含量 | 第50页 |
·乔灌草植物叶层中重金属的蓄积量 | 第50-51页 |
3 路侧意杨林带对重金属的吸收特性和指示作用 | 第51-54页 |
·树木不同部位对重金属吸收和吸附能力 | 第51-53页 |
·吸收能力比较 | 第51-52页 |
·吸附能力比较 | 第52-53页 |
·树木不同部位指示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作用 | 第53-54页 |
4 小结 | 第54-56页 |
全文小结 | 第56-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