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土地征用法律制度概述 | 第9-19页 |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制度 | 第9-13页 |
一、我国土地所有权的立法构架 | 第9-12页 |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关系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我国土地征用法律制度 | 第13-19页 |
一、我国土地征用的概念和性质 | 第13-15页 |
二、我国土地征用法律关系 | 第15-17页 |
三、我国土地征用的法律原则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法律制度 | 第19-25页 |
第一节 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历史源流及法律性质 | 第19-22页 |
一、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法律关系历史源流 | 第19-21页 |
二、集体土地征用的法律性质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我国集体土地征用补偿中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一、集体土地征用补偿程序方面的问题 | 第22页 |
二、征地补偿实体方面的问题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标准问题 | 第25-50页 |
第一节 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确定之理论依据 | 第25-27页 |
一、土地征用补偿依据之争论 | 第25-26页 |
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确定的原则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现状及实证分析 | 第27-37页 |
一、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之法律规定 | 第27-30页 |
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实证分析 | 第30-37页 |
第三节 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2页 |
一、常州市因征地补偿标准引发纠纷的基本情况 | 第37-39页 |
二、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存在的问题 | 第39-42页 |
第四节 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改革和完善 | 第42-50页 |
一、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分析 | 第43-45页 |
二、合理确定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建议 | 第45-50页 |
第四章 土地征用补偿主体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 第50-63页 |
第一节 土地征用补偿款的归属和分配 | 第50-54页 |
一、关于征地补偿款的归属 | 第50-52页 |
二、关于土地补偿款的分配 | 第52-54页 |
第二节 征地补偿款的受益主体 | 第54-59页 |
一、征地补偿款的受益主体之立法现状 | 第54-55页 |
二、征地补偿款受益主体资格确定的标准 | 第55-56页 |
三、征地补偿款受益主体资格确定 | 第56-59页 |
第三节 对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纠纷问题的法律建议 | 第59-63页 |
一、当前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 第59-60页 |
二、对解决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纠纷的法律建议 | 第60-63页 |
第五章 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 第63-77页 |
第一节 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 | 第63-65页 |
一、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 | 第63-65页 |
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 | 第65页 |
第二节 完善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立法 | 第65-73页 |
一、在宪法中明确农村土地征用补偿的原则 | 第66页 |
二、统一立法,健全土地征用补偿法律法规 | 第66-73页 |
第三节 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司法公正 | 第73-77页 |
一、加强对农地征用过程的监管机制建设 | 第73-74页 |
二、建立有限的司法审查权 | 第74页 |
三、建立土地纠纷仲裁机构 | 第74-75页 |
四、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发表及获奖论文 | 第81-82页 |
后记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