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清汤对免疫性不孕症免疫及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0-19页 |
一、祖国医学对免疫性不孕症的认识 | 第10-14页 |
1.中医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2.中医药治疗进展 | 第11-13页 |
3.实验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二、现代医学对免疫性不孕症的认识 | 第14-17页 |
1.女性AsAb的形成 | 第14-15页 |
2.AsAb影响受孕的机制 | 第15-16页 |
3.AsAb的检测方法 | 第16页 |
4.治疗进展 | 第16-17页 |
三、免疫性不孕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19-25页 |
一、实验基本条件 | 第19-20页 |
1.实验用药 | 第19页 |
2.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3.实验仪器 | 第20页 |
4.实验动物和饲料 | 第20页 |
5.实验条件 | 第20页 |
6.统计方法 | 第20页 |
二、药物及试剂配制 | 第20页 |
1.精子抗原 | 第20页 |
2.抑清汤 | 第20页 |
三、实验过程与方法 | 第20-24页 |
1.分组 | 第20页 |
2.造模 | 第20-21页 |
3.给药 | 第21页 |
4.采血 | 第21-24页 |
四、结论 | 第24-25页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5-42页 |
一、一般资料 | 第25-26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26页 |
三、病例选择标准 | 第26-27页 |
1.纳入标准 | 第26-27页 |
2.排除病例标准 | 第27页 |
四、治疗方法 | 第27页 |
1.治疗药物 | 第27页 |
2.注意事项 | 第27页 |
五、观察指标 | 第27-28页 |
1.临床疗效观察 | 第27页 |
2.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六、疗效标准 | 第28页 |
七、统计方法 | 第28页 |
八、治疗结果 | 第28-31页 |
1.转阴率与抗精子抗体滴度的关系 | 第28-29页 |
2.转阴率与抗精子抗体分布部位的关系 | 第29页 |
3.转阴率与不孕类型、年限的关系 | 第29-30页 |
4.转阴率与疗程的关系 | 第30页 |
5.转阴率与炎症的关系 | 第30页 |
6.抑清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九、结论 | 第31-32页 |
十、讨论 | 第32-42页 |
1.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生殖关系密切 | 第32-35页 |
·生殖内分泌影响免疫 | 第32-33页 |
·免疫影响生殖内分泌 | 第33-34页 |
·神经内分泌免疫多方面调节卵泡发育 | 第34-35页 |
2.中医药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优势 | 第35-37页 |
·改善免疫功能,维持机体稳态 | 第35-36页 |
·调节性腺轴,改善生殖内分泌功能 | 第36页 |
·促进卵泡发育,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 第36-37页 |
3.抑清汤治疗免疫性不孕机制探讨 | 第37-38页 |
·抑清汤组方分析 | 第37-38页 |
·抑清汤的治疗优势 | 第38页 |
4.生殖道炎症与免疫性不孕相关性的研究 | 第38-42页 |
·生殖道粘膜免疫屏障 | 第38-39页 |
·生殖道炎症病原体分析 | 第39-40页 |
·炎症诱导AsAb的可能机制 | 第40页 |
·宫颈粘液抗体的重要性 | 第40-41页 |
·慎行人工流产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