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福平异烟肼肺靶向微球的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7页 |
1 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靶向制剂的分类及靶向机理 | 第12-13页 |
·理想的靶向给药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 第13页 |
2 聚乳酸类生物可降解微球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聚乳酸类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概述 | 第13-14页 |
·聚乳酸类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4页 |
·聚乳酸类生物可降解微球的特点 | 第14-15页 |
3 模型药物简介 | 第15-16页 |
4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利福平异烟肼微球处方前研究 | 第17-35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17-18页 |
·材料 | 第17页 |
·仪器 | 第17-18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18-32页 |
·溶解度的测定 | 第18-19页 |
·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19页 |
·利福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建立 | 第19-23页 |
·异烟肼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建立 | 第23-26页 |
·利福平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 | 第26-28页 |
·异烟肼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建立 | 第28-31页 |
·微球体外释药方法的建立 | 第31-32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利福平微球的制剂学研究 | 第35-48页 |
1 试药与仪器 | 第35-36页 |
·试药 | 第35页 |
·仪器 | 第35-36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36-45页 |
·利福平微球的质量评价指标 | 第36-37页 |
·微球处方与工艺因素考察 | 第37-40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0-41页 |
·微球处方与工艺的确定 | 第41页 |
·微球的理化性质 | 第41-43页 |
·微球初步稳定性考察 | 第43-45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45-48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异烟肼微球的制剂学研究 | 第48-61页 |
1 试药与仪器 | 第48-49页 |
·试药 | 第48页 |
·仪器 | 第48-49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49-58页 |
·异烟肼微球的质量评价指标 | 第49页 |
·微球处方与工艺因素考察 | 第49-52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52-53页 |
·微球处方与工艺的确定 | 第53-54页 |
·微球的理化性质 | 第54-57页 |
·微球稳定性初步考察 | 第57-58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58-61页 |
·讨论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微球在小鼠体内分布的初步研究 | 第61-7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材料 | 第61页 |
·仪器 | 第61页 |
·实验动物 | 第61-62页 |
2 方法与结果 | 第62-72页 |
·利福平和异烟肼微球混悬液和对照液的配制 | 第62页 |
·生物样品中利福平和异烟肼的含量测定方法 | 第62页 |
·生物样品中药物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62-66页 |
·小鼠体内各组织脏器中药物浓度的测定 | 第66-72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72-74页 |
·讨论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全文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