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页 |
| 一、行政委托的含义界定 | 第12-21页 |
| (一) 行政委托的含义及特征 | 第12-15页 |
| 1. 行政委托的含义 | 第12-15页 |
| 2. 行政委托的特征 | 第15页 |
| (二) 行政委托的本质 | 第15-17页 |
| (三) 行政委托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7-21页 |
| 1. 行政委托与民事委托 | 第17-18页 |
| 2. 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 | 第18-19页 |
| 3. 行政委托与事项委托 | 第19-20页 |
| 4. 行政委托与职务代理 | 第20-21页 |
| 二、行政委托的法理基础 | 第21-26页 |
| (一) 治理理论 | 第21-24页 |
| 1. 治理的内涵 | 第21-23页 |
| 2. 治理理论是行政委托的法理基础 | 第23-24页 |
| (二) 行政分权理论 | 第24-26页 |
| 1. 行政分权的内涵 | 第24页 |
| 2. 行政分权理论是行政委托的法理基础 | 第24-26页 |
| 三、行政委托的现状 | 第26-32页 |
| (一)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行政委托的现状 | 第26-29页 |
| 1. 荷兰 | 第26-27页 |
| 2. 西班牙 | 第27页 |
| 3. 法国 | 第27-28页 |
| 4.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8-29页 |
| (二) 我国行政委托的现状 | 第29-32页 |
| 1. 立法中的缺陷 | 第29-31页 |
| 2. 实践中的问题 | 第31-32页 |
| 四、我国行政委托制度的重构 | 第32-45页 |
| (一) 行政委托的原则 | 第32-34页 |
| 1. 合法原则 | 第32-33页 |
| 2. 公开原则 | 第33页 |
| 3. 效率原则 | 第33-34页 |
| 4. 一次委托原则 | 第34页 |
| (二) 行政委托的条件 | 第34-35页 |
| 1. 行政委托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 第34页 |
| 2. 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范围须符合法律规定 | 第34-35页 |
| 3. 行政委托的受托方须符合法定条件 | 第35页 |
| 4. 行政委托法律关系双方意思表示真实 | 第35页 |
| 5. 行政委托须符合法定程序 | 第35页 |
| (三) 行政委托的程序 | 第35-39页 |
| 1. 提出委托申请 | 第36页 |
| 2. 公告 | 第36页 |
| 3. 确定具体受委托方 | 第36-37页 |
| 4. 签订委托协议书 | 第37-38页 |
| 5. 公布委托文书 | 第38-39页 |
| (四) 行政委托的责任 | 第39-42页 |
| 1. 委托方委托行为违法的责任 | 第39-40页 |
| 2. 受托方行使委托权力违法的责任 | 第40-42页 |
| (五) 行政委托的监督 | 第42-45页 |
| 1. 行政监督 | 第43-44页 |
| 2. 司法监督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1-52页 |
| 承诺书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