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装置的研制
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详细摘要 | 第7-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影像学测量 | 第13-24页 |
1.临床资料 | 第13页 |
2.椎弓根间距的测量 | 第13-16页 |
3.脊柱弧度的测量 | 第16-18页 |
4.椎体和椎间隙后缘高度的测量 | 第18-21页 |
5.讨论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装置的研制 | 第24-33页 |
1.材料 | 第24-25页 |
2.图纸设计 | 第25页 |
3.形状设计 | 第25-28页 |
4.复位固定功能考虑 | 第28-29页 |
5.融合功能考虑 | 第29页 |
6.讨论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第三部分 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装置的生物力学 | 第33-56页 |
1.生物力学在器械评价中的意义 | 第33页 |
2.脊柱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原则 | 第33-34页 |
3.生物力学实验方案 | 第34-36页 |
4.材料和方法 | 第36-43页 |
5.结果 | 第43-52页 |
6.讨论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第四部分 复位固定功能测试 | 第56-64页 |
1.复位固定原理 | 第56-58页 |
2.脊柱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3.复位固定功能测试 | 第59-60页 |
4.讨论 | 第60-63页 |
5.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文献综述一 | 第64-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文献综述二 | 第73-83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在读期间学术活动简况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