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国情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的组织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现状分析 | 第16-30页 |
·人机工程与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 | 第16-18页 |
·虚拟人体几何建模技术 | 第18-22页 |
·棒模型 | 第18-19页 |
·表面模型 | 第19页 |
·体模型 | 第19页 |
·多层模型 | 第19-22页 |
·虚拟人体运动建模技术 | 第22-25页 |
·基于运动学的建模技术 | 第22-23页 |
·基于动力学的建模技术 | 第23-24页 |
·基于物理的建模技术 | 第24-25页 |
·面向人机工程仿真分析的人体生物力学模型 | 第25-29页 |
·面向人体测量学应用的模型 | 第25-26页 |
·用于碰撞实验的模型 | 第26页 |
·面向人机工程分析评价的人体生物力学模型 | 第26-29页 |
·总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面向人机工程仿真的人体几何建模 | 第30-59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人体骨骼模型的层次结构及几何表示 | 第31-45页 |
·人体骨骼模型的层次结构及几何表示 | 第32-33页 |
·关节模型 | 第33-36页 |
·骨骼模型的绑定算法 | 第36-38页 |
·基于人体测量学的参数化实现 | 第38-41页 |
·肩部关节链约束实现 | 第41-42页 |
·脊柱关节链约束 | 第42-44页 |
·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肌肉几何建模 | 第45-51页 |
·概述 | 第45-46页 |
·肌肉在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 第46页 |
·肌肉的解剖结构 | 第46-47页 |
·肌肉几何建模的实现 | 第47-51页 |
·模型应用 | 第51-58页 |
·静态驾驶舒适度空间 | 第51-52页 |
·面向静态驾驶空间的舒适度评价方法 | 第52-53页 |
·仿真评价 | 第53-58页 |
·总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面向人机工程仿真的人体运动建模 | 第59-79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基于逆向运动学的人体运动控制 | 第60-72页 |
·预备知识 | 第60-64页 |
·基于生理约束的IK | 第64-65页 |
·基于时空约束的IK | 第65-72页 |
·实验结果 | 第72页 |
·基于运动捕获数据的运动重定向 | 第72-78页 |
·预备知识 | 第72-74页 |
·复杂骨架到简单骨架的匹配 | 第74-75页 |
·简单骨架到复杂骨架的匹配 | 第75-76页 |
·冗余关节匹配方法 | 第76-78页 |
·总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面向人机工程仿真分析的外力模型 | 第79-97页 |
·引言 | 第79页 |
·建立外力模型的先决条件 | 第79-82页 |
·模型简化问题 | 第79-80页 |
·人体生物力学参数 | 第80-82页 |
·外力模型求解方法 | 第82-92页 |
·静态情况下的外力求解模型 | 第83-85页 |
·动态情况下的外力求解模型 | 第85-92页 |
·结果分析 | 第92-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面向人机工程仿真分析的肌肉力预测模型 | 第97-119页 |
·引言 | 第97-98页 |
·基于Hill的肌肉三元素模型 | 第98-100页 |
·静性收缩状态下的肌肉力预测模型 | 第100-103页 |
·基本原理 | 第101-102页 |
·人体系统的平衡约束方程 | 第102页 |
·肌肉力的不等式约束方程 | 第102-103页 |
·优化求解 | 第103页 |
·动性收缩状态下的肌肉力预测模型 | 第103-111页 |
·基本思想 | 第104页 |
·等式约束方程的建立 | 第104-108页 |
·不等式约束方程 | 第108-110页 |
·优化求解 | 第110-111页 |
·实验验证 | 第111-118页 |
·实验原理 | 第111页 |
·实验设计 | 第111-114页 |
·结果分析 | 第114-118页 |
·总结 | 第118-119页 |
第七章 模型验证 | 第119-131页 |
·引言 | 第119页 |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119-125页 |
·人机仿真模块 | 第120-124页 |
·人机分析工具 | 第124页 |
·数据接口 | 第124页 |
·开发环境 | 第124-125页 |
·实例分析 | 第125-129页 |
·总结 | 第129-131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1-133页 |
·总结 | 第131页 |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131-132页 |
·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 第132-133页 |
附录 | 第133-150页 |
附录A 人体主要骨骼肌拓扑结构 | 第133-138页 |
附录B HTR文件说明 | 第138-142页 |
附录C MATCHINFO文件说明 | 第142-143页 |
附录D 质量、质心、转动惯量对体重、身高的二元回归方程系数表 | 第143-147页 |
附录E 人体主要骨骼的力学特性 | 第147-148页 |
附录F 肌肉生理横截面面积(PCSA) | 第148-149页 |
附录G 上肢及肩部肌肉力预测模型组成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2页 |
作者在攻博期间发表(或录用)的文章及参与项目 | 第162-164页 |
1、发表的论文 | 第162页 |
2、软件著作权 | 第162页 |
3、参与项目 | 第162-164页 |
致谢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