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碱金属析出的实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 ·引言 | 第9页 |
| ·生物质能源的产生量情况 | 第9-11页 |
| ·生物质能源的特点 | 第11页 |
| ·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 | 第11-14页 |
| ·气化 | 第12页 |
| ·液化 | 第12-13页 |
| ·热解 | 第13页 |
| ·固化 | 第13页 |
| ·直接燃烧 | 第13-14页 |
| ·我国利用生物质能的有效途径 | 第14-15页 |
| ·秸秆燃烧方式的比较 | 第15-19页 |
| ·生物质层燃炉燃烧方式 | 第15-17页 |
| ·生物质流化床燃烧方式 | 第17-18页 |
|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 | 第18-19页 |
| ·秸秆燃烧的碱金属问题 | 第19-20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背景和内容 | 第20-23页 |
| ·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20-2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生物质燃烧中碱金属行为的机理研究 | 第23-40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几种主要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及生理作用 | 第23-27页 |
| ·特殊生物质—麦草木素灰熔融特性的研究 | 第27-34页 |
| ·研究背景 | 第27-28页 |
| ·燃料基本性质 | 第28-29页 |
| ·混烧灰基本性质 | 第29-30页 |
| ·灰熔融特性试验 | 第30-31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1-34页 |
| ·碱金属析出特性的研究 | 第34-39页 |
| ·添加剂对碱金属析出影响的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 ·离子测定方法 | 第36-37页 |
| ·试验工况分析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生物质鼓泡床燃烧的实验研究 | 第40-53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实验装置 | 第40-41页 |
| ·实验主要内容 | 第41-52页 |
| ·床温和风量对聚团的影响 | 第41-47页 |
| ·与煤的不同掺混比对聚团的影响 | 第47-51页 |
| ·添加剂对聚团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循环流化床燃生物质的实验研究 | 第53-73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试验台介绍 | 第53-55页 |
| ·试验台各主要部件设计简介 | 第55页 |
| ·秸秆燃料特性分析 | 第55-59页 |
| ·秸秆原料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发热量 | 第56-57页 |
| ·秸秆原料灰熔点及灰成分分析 | 第57页 |
| ·秸秆原料热重分析 | 第57-59页 |
| ·试验工况设计原则 | 第59-60页 |
| ·燃烧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70页 |
| ·循环流化床燃烧着火特性 | 第61-62页 |
| ·循环流化床燃烧运行稳定性 | 第62-63页 |
| ·飞灰、底渣份额分析 | 第63-65页 |
| ·飞灰、底渣含碳量分析 | 第65-66页 |
| ·污染物排放分析 | 第66-67页 |
| ·燃烧效率分析 | 第67-68页 |
| ·碱金属含量分析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 ·主要结论 | 第70-71页 |
| ·设计建议 | 第71-73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73-77页 |
|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第73-76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 全文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