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现状分析 | 第10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地方车流选编调车及其决策 | 第12-19页 |
·调车工作的基本要求 | 第12-13页 |
·调车作业分类 | 第13-14页 |
·地方车流选编调车特点 | 第14-19页 |
·地方车流选编调车的特点及决策程序 | 第14-15页 |
·地方车流选编调车的具体操作规定 | 第15-16页 |
·选编调车结合取送作业进行时的组织方法 | 第16-19页 |
第3章 选编调车决策模型及作业过程优化 | 第19-35页 |
·选编调车模型及算法 | 第19-29页 |
·统筹对口调车法 | 第19-22页 |
·对口方式及适用条件 | 第19-20页 |
·对口规律分析 | 第20页 |
·统筹对口流线图 | 第20-21页 |
·使用线路受限时对口规律分析 | 第21-22页 |
·消逆调车法 | 第22-29页 |
·基本概念及消逆过程 | 第22-24页 |
·消逆法应用举例 | 第24-27页 |
·消逆法的优化取向 | 第27页 |
·消逆法的调车效率分析 | 第27-29页 |
·对口法与消逆法的适用条件 | 第29页 |
·调车作业量发生规律及调车模型优化 | 第29-35页 |
·作业过程次数和牵推钩数的发生规律及“减牵”优化 | 第29-30页 |
·连挂钩数的发生规律及选编模型的“减挂”优化 | 第30-35页 |
·采用对口法时连挂钩数的发生规律 | 第30-31页 |
·采用消逆法时连挂钩数的变化规律 | 第31-35页 |
第4章 装卸进度约束条件下的选编决策模型 | 第35-62页 |
·研究背景及基本术语 | 第35-38页 |
·装卸环节与选编调车环节作业关系 | 第35页 |
·装卸环节对车组选编作业的制约 | 第35-36页 |
·车组选编进度与装卸进度配合的相对性 | 第36页 |
·基本概念及术语 | 第36-38页 |
·用线方案的多样性及有效性 | 第38-41页 |
·时间因素分析及车流批次和作业阶段的划分 | 第41-43页 |
·各作业阶段选编作业时分的估算 | 第43-46页 |
·各类钩分的查定 | 第43页 |
·调车作业量的估算 | 第43-45页 |
·选编用线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牵推钩数和连挂钩数计算 | 第44页 |
·溜放钩数估算 | 第44-45页 |
·选编作业时分的估算 | 第45页 |
·对作业阶段和车流批次划分 | 第45-46页 |
·应用举例 | 第46-62页 |
第5章 配合装卸进度条件下选编调车决策的计算机实现 | 第62-80页 |
·选编调车的应用领域及其决策特征 | 第62-63页 |
·选编调车智能化决策系统的功能 | 第63-66页 |
·地方车流选编调车智能化决策系统的结构 | 第66-70页 |
·系统的基本功能 | 第66-67页 |
·系统的硬件构成 | 第67页 |
·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 第67-70页 |
·选编批次自动划分子系统软件开发及功能实现 | 第70-80页 |
·设计目标 | 第70页 |
·软硬件平台与开发工具 | 第70-72页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72-73页 |
·系统结构流程图 | 第73页 |
·软件逻辑结构设计 | 第73-75页 |
·软件开发若干技术的实现 | 第75-80页 |
第6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