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9页 |
·斜拉桥发展概况 | 第8-11页 |
·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概述 | 第11-14页 |
·桥梁的健康监测 | 第11页 |
·桥梁评估及预测 | 第11-13页 |
·桥梁状态评估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研究现状 | 第14-26页 |
·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 第14-19页 |
·桥梁综合评估理论方法 | 第19-24页 |
·桥梁健康监测、状态评估应用的几点剖析 | 第24-26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状态评估参数的监测 | 第29-45页 |
·桥梁健康监测评估的基本内涵 | 第29-30页 |
·位移监测 | 第30-38页 |
·测试方法 | 第30-31页 |
·测点布置 | 第31页 |
·位移监测的具体实施方案 | 第31-32页 |
·线形观测方案 | 第32-33页 |
·挠度观测方案 | 第33-36页 |
·塔顶偏位观测方案 | 第36-38页 |
·塔柱沉降观测方案 | 第38页 |
·应力监测 | 第38-41页 |
·测试方法 | 第38-39页 |
·测试截面 | 第39页 |
·测点布置 | 第39-40页 |
·传感器间的连接 | 第40页 |
·光纤传感器的现场安装方案 | 第40页 |
·光纤传感器个数统计 | 第40-41页 |
·索力监测 | 第41页 |
·动力特性监测 | 第41-42页 |
·温度监测 | 第42-43页 |
·区域表观检测 | 第43页 |
·桥面系等附属设施的调查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及变权综合原理的大跨度斜拉桥工作状态评估方法 | 第45-83页 |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45-51页 |
·层次分析法的思路及特点 | 第46-47页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第47-51页 |
·文晖大桥斜拉桥工作状态评估 | 第51-59页 |
·概述 | 第51-55页 |
·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评估及其层次分析评估模型 | 第55-57页 |
·状态评估的中间层次结构拓扑模型 | 第57-59页 |
·专家知识调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9-63页 |
·指标权重专家调查表 | 第59-61页 |
·指标权重计算 | 第61-63页 |
·专家调查权重计算结果 | 第63页 |
·底层指标评语的确定 | 第63-74页 |
·评估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64-65页 |
·底层评估指标评语的确定方法 | 第65-70页 |
·非均匀性变化系数 | 第70-74页 |
·变权综合原理 | 第74-81页 |
·变权综合基本原理及均衡函数的选取 | 第74-78页 |
·变权综合方法的应用实例 | 第78-81页 |
·小结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四章 桥梁状态评估算法的MATLAB实现 | 第83-104页 |
·MATLAB语言的优势与特点 | 第83-85页 |
·文晖大桥评估模型拓扑图及算法的程序实现 | 第85-103页 |
·算法程序的数据说明及数据接口 | 第85-91页 |
·算法程序的逻辑关系及层次间数据传递 | 第91-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状态评估 | 第104-123页 |
·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索力状态评估 | 第104-1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4-105页 |
·斜拉桥恒载索力优化方法 | 第105-107页 |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索力优化 | 第107-111页 |
·斜拉桥的索力状态评估 | 第111-114页 |
·主梁线形的评估 | 第114-117页 |
·线形评估上下限值和线形标准的确定 | 第114-115页 |
·线形评估模型及计算分析 | 第115-117页 |
·动力特性的评估 | 第117-119页 |
·动力特性评估标准的确定 | 第118-119页 |
·动力特性评估计算分析 | 第119页 |
·索力、线形、动力特性评估结果的比较及数值模拟分析 | 第119-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六章 桥梁功能退化的灰色预侧分析 | 第123-134页 |
·桥梁的工作状态评估 | 第123页 |
·桥梁结构使用功能退化预测 | 第123-129页 |
·灰色系统概念 | 第124-125页 |
·桥梁结构整体工作状态的灰性 | 第125页 |
·灰色系统建模及灰色预测 | 第125-129页 |
·文晖大桥工作状态的灰色预测 | 第129-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七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理论在桥梁状态评估中的应用 | 第134-151页 |
·桥梁等级状态评估的模糊BP神经网络模型 | 第134-140页 |
·BP网络 | 第134-137页 |
·结构损伤度理论、等级域及隶属度模型 | 第137-139页 |
·桥梁等级状态评估的模糊 BP网络模型 | 第139-140页 |
·BP神经网络数据前、后处理及网络初始化 | 第140-142页 |
·BP模糊神经网络输入及期望输出 | 第140页 |
·网络输入、输出的归一化 | 第140-141页 |
·网络的初始化 | 第141页 |
·网络的训练 | 第141-142页 |
·网络的模拟及预测 | 第142页 |
·网络输出的反归一化 | 第142页 |
·文晖大桥状态评估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仿真模拟 | 第142-149页 |
·工作状态评估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 | 第143页 |
·索力子网络的学习、训练及仿真分析 | 第143-145页 |
·主梁线形子网络的学习、训练及仿真分析 | 第145-147页 |
·动力特性子网络的学习、训练及仿真分析 | 第147-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1-15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151-152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2-153页 |
·展望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0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 第160-161页 |
致谢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