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 旅游地环境容量理论简析 | 第9-12页 |
3. 旅游地环境容量的调控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4.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3-14页 |
1. 旅游环境容量计量问题分析 | 第14-20页 |
·对空间容量算法的思考 | 第14-17页 |
·对生态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的思考 | 第17-18页 |
·关于经济容量的计算的分析 | 第18页 |
·基于客流年内季节波动的旅游地年容量的分析 | 第18-19页 |
·区域旅游环境容量的计算 | 第19页 |
·小结:由旅游环境容量计量到旅游环境容量调控 | 第19-20页 |
2. 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理论的探讨 | 第20-24页 |
·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的含义及意义 | 第20页 |
·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调控的主要机制 | 第23页 |
·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的一般流程 | 第23-24页 |
3. 旅游环境容量调控对策的探讨 | 第24-28页 |
·旅游景区客流宏观时空分流调控 | 第24-25页 |
·利用价格杠杆调节 | 第24页 |
·完善旅游供求信息沟通的建设 | 第24页 |
·实行灵活的休假制度 | 第24-25页 |
·加大低热度景点和新产品的替代分流作用 | 第25页 |
·完善旅游供给和引导旅游需求多样化 | 第25页 |
·旅游线路组织 | 第25页 |
·旅游景区内部游客管理的调控手段 | 第25-26页 |
·严格控制游客活动强度 | 第25页 |
·建立并完善景区内部的疏散机制 | 第25-26页 |
·游客人数的总量控制 | 第26页 |
·强制性限制进入 | 第26页 |
·限制设施利用和建设 | 第26页 |
·控制知名度 | 第26页 |
·旅游地环境的合理规划与建设 | 第26-27页 |
·选择合适的游憩类型 | 第26页 |
·旅游地的合理空间布局与生态设计 | 第26页 |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合理设计 | 第26-27页 |
·合理的功能分区 | 第27页 |
·旅游景点的后续增容性开 | 第27页 |
·加强景区资源环境的恢复治理 | 第27页 |
·建立合理的景区旅游活动收益分配机制 | 第27页 |
·向旅游经营者收取环境税及经济处罚 | 第27页 |
·研究社区参与、收益 | 第27页 |
·完善相关的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 | 第27-28页 |
4. 旅游容量实证研究——以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 | 第28-35页 |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概况 | 第28-29页 |
·区域基本概况 | 第28页 |
·旅游业发展概况 | 第28-29页 |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容量分析 | 第29-32页 |
·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计量----对以前的容量计算的修正 | 第29-30页 |
·容量的预测 | 第30页 |
·存在的主要容量问题 | 第30-32页 |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旅游容量调控对策研究 | 第32-35页 |
·现有的调控措施 | 第32页 |
·监测指标及旅游活动方式的选择 | 第32页 |
·对拥挤的解决 | 第32-35页 |
·对环境影响的控制 | 第35页 |
·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 | 第35页 |
5.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