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团队知识存量的相对度量方法研究--以我国移动通信终端制造业研发团队为例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目录第4-6页
1 绪论第6-10页
 1.1 研究背景第6-7页
 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3 研究框架第8-10页
2 研究回顾及文献综述第10-26页
 2.1 知识存量第10-11页
  2.1.1 知识存量的涵义第10-11页
  2.1.3 知识存量的组成第11页
 2.2 以往关于知识存量度量的研究第11-17页
  2.2.1 基于信息量的知识存量测度第11-12页
  2.2.2 基于商品功能的知识存量测度第12-13页
  2.2.3 基于永续盘存的知识存量测量第13-14页
  2.2.4 基于知识增长规律的知识存量测度第14-16页
  2.2.5 基于科技文献的知识存量度量第16-17页
 2.3 灰色理论在知识存量度量方面的应用第17-21页
  2.3.1 灰色理论简介第17-19页
  2.3.2 灰色理论的主要方法第19-20页
  2.3.3 灰关联方法在知识存量度量方面的应用第20-21页
 2.4 知识存量影响因素分析第21-26页
  2.4.1 学习角度的知识存量影响因素第21-22页
  2.4.2 创新角度的知识存量影响因素第22-23页
  2.4.3 知识流角度的知识存量影响因素第23页
  2.4.4 知识转化角度的知识存量影响因素第23-26页
3 以往研究总结与研究设计第26-35页
 3.1 以往的研究总结及评述第26页
 3.2 理论模型的提出及研究假设第26-31页
  3.2.1 研究构思第27-28页
  3.2.2 研究假设第28页
  3.2.3 研究变量定义及其度量第28-31页
 3.3 实证研究方案的设计第31-35页
  3.3.1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确立第31页
  3.3.2 研究对象第31-33页
  3.3.3 实证框架第33-35页
4 实证研究第35-82页
 4.1 知识存量指标的灰色聚类分析第35-39页
  4.1.1 知识存量指标的灰色聚类分析第35-37页
  4.1.2 知识存量指标的权重确定第37-39页
 4.2 知识存量的灰色度量第39-59页
  4.2.1 团队知识存量的灰色判定第39-49页
  4.2.2 数据处理1:单企业综合灰关联分析第49-52页
  4.2.2 数据处理2:单企业分层集综合灰关联分析第52-53页
  4.2.3 数据处理3:数据扩展综合灰关系分析第53-57页
  4.2.4 数据处理4:数据扩展分层集综合灰关联分析第57-59页
 4.3 知识转化行为和知识存量的灰关联分析第59-82页
  4.3.1 知识转化行为的灰色判定第60-73页
  4.3.2 数据处理1:单企业综合灰关联分析第73-75页
  4.3.3 数据处理2:单企业分层集综合灰关联分析第75-77页
  4.3.4 数据处理3:数据扩展综合灰关系分析第77-80页
  4.3.5 数据处理4:数据扩展分层集综合灰关联分析第80-82页
5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第82-89页
 5.1 数据处理结果第82-85页
 5.2 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第85-89页
6 研究结论第89-92页
 6.1 研究结论第89-90页
 6.2 研究总结第90-91页
  6.2.1 本研究进行的主要工作第90页
  6.2.2 研究局限第90-91页
 6.3 研究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莨菪碱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组织NF-κB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16世纪中日关系史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