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现状 | 第9-10页 |
1.2 再生水回用技术评述 | 第10-11页 |
1.2.1 再生回用水处理技术工艺 | 第10-11页 |
1.3 BAF工艺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1 系统描述 | 第11-12页 |
1.3.2 曝气生物滤池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4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1.4.1 实验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4.2 再生水回用试验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5 试验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试验设计和方法 | 第17-21页 |
2.1 试验材料与装置 | 第17-1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2.3 水质水量特点及处理要求 | 第19-20页 |
2.3.1 水质水量特点 | 第19页 |
2.3.2 处理要求 | 第19-20页 |
2.4 测定项目 | 第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静态杯皿试验——混凝脱色药剂筛选试验 | 第21-43页 |
3.1 混凝剂投药量试验 | 第22-27页 |
3.2 助凝剂筛选试验 | 第27-28页 |
3.3 混凝剂筛选 | 第28-32页 |
3.4 助凝剂投药量试验 | 第32-34页 |
3.5 最佳投药量的验证实验 | 第34-37页 |
3.6 脱色剂实验 | 第37-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现场动态试验-BAF与化学混凝组合工艺性能试验 | 第43-70页 |
4.1 动态试验试验目的及方法 | 第43-44页 |
4.1.1 动态试验目的 | 第43页 |
4.1.2 动态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4.2 试验装置尺寸及工艺流程 | 第44-47页 |
4.2.1 BAF工艺流程与试验装置尺寸参数 | 第44-46页 |
4.2.2 混凝沉淀过滤装置工艺流程 | 第46页 |
4.2.3 试验时间 | 第46-47页 |
4.3 试验装置的启动 | 第47-48页 |
4.3.1 BAF的启动 | 第47-48页 |
4.3.2 混凝沉淀过滤装置启动和操作 | 第48页 |
4.4 试验装置的运行操作过程 | 第48-50页 |
4.4.1 BAF的运行 | 第48-49页 |
4.4.2 投加脱色剂后的运行 | 第49页 |
4.4.3 反洗工艺过程 | 第49-50页 |
4.4.4 混凝沉淀过滤装置启动和操作 | 第50页 |
4.5 BAF试验装置工艺性能试验结果 | 第50-62页 |
4.5.1 水力负荷变化试验结果 | 第50-51页 |
4.5.2 气水比试验结果 | 第51-53页 |
4.5.3 反洗工艺试验结果 | 第53-54页 |
4.5.4 污染物竖向分布研究 | 第54-55页 |
4.5.5 生物与化学混凝协同试验 | 第55-56页 |
4.5.6 投加脱色剂验证试验 | 第56-62页 |
4.6 动态试验结果 | 第62-68页 |
4.6.1 BAF组合工艺的运行参数及出水结果 | 第62-64页 |
4.6.2 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实验结果 | 第64-68页 |
4.7 消毒试验 | 第6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海宁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方案 | 第70-74页 |
5.1 工艺方案 | 第70页 |
5.2 工艺流程 | 第70-72页 |
5.3 工艺设计参数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建议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及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的工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