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对环氧树脂增强作用的研究

第1章引 言第1-23页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9-21页
     ·环氧树脂及其常规增强手段的研究现状第9-13页
     ·环氧树脂及其无机纳米粒子增强手段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纳米氧化铝及其应用现状第15-17页
     ·碳纳米管应用研究现状第17-21页
   ·问题的提出第21-22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2-2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2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23-34页
   ·实验方法和材料制备第23-28页
     ·环氧树脂的固化原理及相关内容第23-25页
     ·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5-26页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第26-28页
     ·原始涂层的制作第28页
   ·分析试验方法以及所用试样的制备第28-32页
     ·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分析方法与试样的制备第28页
     ·摩擦磨损实验方法及其试样的制备第28-30页
     ·结合性能试验方法与拉伸试棒的制作第30-31页
     ·拉伸性能试验方法第31-32页
   ·试剂和仪器第32-34页
     ·主要试剂第32页
     ·仪器第32-34页
第3章 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第34-56页
   ·本章前言第34页
   ·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分析第34-39页
     ·α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分析第34-36页
     ·γ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分析第36-38页
     ·α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γ纳米氧化铝/环氧树复合材料微观组织比较第38-39页
   ·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耐磨性能分析第39-49页
     ·填充比例对α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第39-41页
     ·填充比例对γ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第41-45页
     ·α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γ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耐磨损性能比较第45-46页
     ·不同固化温度下γ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耐磨性能分析第46-49页
   ·纳米氧化铝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第49-54页
     ·α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碳钢结合强度第49-51页
     ·γ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碳钢结合强度第51-53页
     ·α纳米氧化铝/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γ纳米氧化铝/环氧树复合材料与碳钢结合强度的比较第53-54页
   ·本章小节第54-56页
第4 章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第56-82页
   ·本章前言第56页
   ·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的结合状况分析第56-61页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显微结构第56-58页
     ·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化学结构的影响第58-61页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第61-67页
     ·未酸处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耐磨性能分析第61-63页
     ·酸处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耐磨性能分析第63-66页
     ·酸处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未酸处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比较第66-67页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分析第67-76页
     ·未酸处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分析第67-70页
     ·酸处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分析第70-74页
     ·酸处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未酸处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比较第74-76页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碳钢的结合性能分析第76-78页
     ·未酸处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碳钢结合性能分析第76-77页
     ·酸处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碳钢结合性能分析第77-78页
     ·酸处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未酸处理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碳钢结合性能比较第78页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硬度第78-80页
   ·本章小节第80-82页
第5章 纳米材料对环氧树脂增强效果比较及机理分析第82-88页
   ·本章前言第82页
   ·线状碳纳米管与粒状纳米氧化铝对环氧树脂部分性能增强效果比较第82-85页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比较第82-84页
     ·复合材料与碳钢结合性能比较第84-85页
   ·线状碳纳米管与粒状纳米氧化铝对环氧树脂增强机理分析第85-87页
     ·‘钉扎’对环氧树脂的增强效果第86页
     ·环氧树脂表面微裂纹的减少第86-87页
   ·本章小节第87-88页
第6章 结论第88-94页
致谢第94页
声明第94-95页
附录A 计算磨损量的MatLab 程序清单第95-9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90年代后期以来北京外来流动人口分布变化研究
下一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计量研究